话说到心坎上事办到点子上

德州日报 2019-07-11 09:44 大字

庆云县常家镇洼刘村党支部书记刘绍安,悉心做好群众工作,全力解决村民生产、生活难题,赢得村民拥护——

话说到心坎上事办到点子上

□本报记者邓静本报通讯员王凡存

“老书记说话、办事样样实在,我们信服他! ”在庆云县常家镇洼刘村,提起村党支部书记刘绍安,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今年56岁的刘绍安,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干了20个年头,在他的带领下,洼刘村多次被评为庆云县农村重点考核先进村组,他本人也被评为全市红旗农村党组织书记。

刘绍安有个习惯,自己不懂的项目、政策,绝不会给村民简单传达了事,他会千方百计先弄明白,再细细讲给大伙听。洼刘村是传统农业村,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浇地难、浇地贵一度成为困扰村民最大的难题。2009年,洼刘村成为小农水改造首批入选村庄。对留守老人来说,小农水是个新生事物,不少人心里犯嘀咕,小农水能发挥那么大效用吗?建小农水,占地不说,还得砍树,值不值得?“要想做通别人的思想工作,首先要自己明白,如果自己都弄不明白,那老百姓肯定要让我吃闭门羹。 ”刘绍安说。他找到相关部门人员,详细了解什么是小农水、有什么好处。一切弄明白后,刘绍安把全体村民召集在一起,一边讲解一边回答相关询问。村民很快对小农水工程有了透彻了解,并且形成共识:小农水是国家推行的惠农项目,一次施工,多年受益。有了它,浇地省时又省力。村民一致同意开展小农水建设。一期工程完工后,村民浇地成本由每亩50元降低至25元。刘绍安又积极争取,把村南的耕地也列入了小农水工程,全村700余亩耕地10余天就可浇一遍。

入夏后,一到晚上,洼刘村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就热闹起来,到处都是跳广场舞、遛弯的村民和追逐嬉戏的孩子。回想起4年前建广场之初的拆迁腾地工作,刘绍安说:“拆迁不容易,只要肯下苦功夫,把话说到群众心坎上,把事办到点子上,再难的工作也能做好。”当时, 11户村民的老房子被列入拆迁范围,虽然建文化广场是众望所归,但一提到拆自己家的房子,场面立刻僵住。为做通11户村民的工作,那段时间,刘绍安每天早出晚归。白天,村民到地里干活时,他在村里查看宅基地规划;晚上,村民回家后,他轮番到11户村民家走访,反复讲建广场的好处、反复协调宅基地选址,靠着一颗为大伙办实事、谋利益的真心,刘绍安赢得了11户村民的信任,拆迁得以顺利进行。仅用了4个月,平整敞亮的村文化广场就建好了。

这些年来,村里先后启动实施了自来水改造、公路修建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生产、生活越来越便利。刘绍安为大伙办的实事一桩接一桩,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次换届他都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农村的红白喜事是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大事。以前,因村民相互攀比,洼刘村红白事铺张浪费严重。为刹住讲排场的风气,刘绍安组织村民成立红白理事会,推行移风易俗,节俭办红白事。

刘绍安从管住家人、亲戚做起,一方面严格控制红白事开支,另一方面帮着村民算清账目。一段时间的推行后,效果开始显现,节俭操办红白事成为村民追求的新风尚,不少得了实惠的村民成为移风易俗的义务宣传员。

刘绍安说:“靠讲大道理、套近乎,做不好群众工作。紧贴群众心,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力所能及为群众解决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拉近干群距离自然水到渠成。 ”

庆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庆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