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好幸福教育小镇创环渤海教育名城

德州日报 2017-09-08 17:28 大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是学生的梦想、家庭的希望、庆云的未来。今年以来,庆云县结合教育现状,科学把握教育走势,精准把握教育机遇,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全面启动环渤海教育名城创建。教育发展格局不断提升,探索了名校办分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以优质学校扶持薄弱学校发展,突出完善学前教育、均衡义务教育、提升素质教育、突破高中教育及健全职业教育,构建起完备的优质教育体系。教育补短工程持续推进。总投资8.2亿元用于解决大班额和 “全面改薄”,67所学校、101栋校舍单体、60个操场项目、65个校园配套工程均已基本竣工,在全省专项督导考核中名列前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庆云的教育怎么发展?幸福教育小镇品牌如何打造?如何创建环渤海教育名城?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庆云的答案是一靠创新,二靠改革。下一步,庆云将紧紧围绕环渤海教育名城创建这一目标,狠抓四项重点工作,务实担当,创新求进,以新的标准、新的境界、新的实效,破解发展中的问题,全力为庆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教育服务。

明确创新和改革两个方向。创新,就要向国内外最好的教育模式学习、借鉴,汲取国内外教育精华,树立幸福教育理念。改革,就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打破阻碍教育发展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要为有思路、有干劲的人提供用武之地,创造一个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突出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统一认识,全力建设幸福教育小镇。要形成庆云独有的教育品牌,以幸福教育小镇建设为抓手,积极引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高端教科研机构,强强联合,打造“城乡一体,造福全民”的幸福教育庆云模式,为全国区域教育综合改革跨越式发展提供示范。按照“一心六轴八基地、三轴五府十八街”建设理念,力争两年内建成幸福教育小镇,并实现小镇内素质教育社会化、社会生活教育化、服务功能立体化、各校优势集成化、学校品牌可视化、资源共享公平化、软件硬件现代化、胸怀视野国际化、课程特色本土化、立德树人全民化、学习提高终身化以及情景体验愉悦化,为形成庆云教育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实施“三名”工程,打造环渤海教育名城。以全面实施名师、名校长、名校“三名”工程为抓手,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整体队伍素质。组建名师工作室,以高层次教育教学专业人才为核心,引领学科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全面深化校长职级制,建立开放式的后备校长遴选、培养制度,使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品德高尚、治校有方、年富力强的教师走上领导岗位,并推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严格任期考核。强化名校合作,强力推动庆云县实验小学与山东师范大学,渤海中学与济阳竞业园学校,庆云一中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新东方学校等开展合作交流活动,系统学习名校先进经验,提高办学层次。

三是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办好良心教育。全面推进学校建设,统筹推进“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按照市县工作目标要求,到2017年底,所有学校建设工程全部完工,届时办学条件将全面改善。创新启动“一名企业家+一名干部+一名教师”精准结对贫孤学生的“3+1”教育扶贫新模式,成立3000万元助学基金,全面兜底解决全县贫孤学生上学问题。保持校园安全持续稳定,强化校园安全重要节点管理,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等活动,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为全县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打造平安教育。

四是增强发展活力,突出抓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牢固树立 “抓教育就是抓产业、抓经济、抓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识,凝聚、整合、引进最好的教育资源,采取最灵活、最长远、最见效的体制机制和办学模式。组建教育联盟或教育集团,成立环渤海教育名城创建领导小组,统筹资源,制定教育改革推进时间表、路线图,从易到难、从共性到个性,形成共识。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机制,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督导职能,建立和完善对中小学、幼儿园的督导评估制度,推进素质教育督导,建立督导评估结果公告、限期整改和依据督导结果进行奖惩等制度,力促教育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新闻推荐

扎根农村的教育“铁人”

徐园子乡初级中学教师武金兰

庆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