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水清景美,河边成了乘凉好去处

德州日报 2017-08-17 08:57 大字

[摘要]有了河长制,河水有治了——

头戴草帽、手拿编织袋和竹竿,8月7日清晨6点,庆云县渤海街道于店村党支部书记于福仓的身影准时出现在跃进渠的河岸上。他一边走一边用手机拍下河面的照片,发现河中有拦河渔网,立刻打电话告知村里的保洁员前来打捞。

跃进渠是庆云县的骨干沟渠之一,总长27.2公里,流经4个乡镇25个村庄,其中有2公里在于店村。在于福仓的记忆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民们可以在河边捕鱼捉虾、淘米洗菜,到了八九十年代水质变坏,鱼虾也很难看到了。“沿岸村民图方便,生活垃圾也直接倒进河里,又脏又臭,一到夏天苍蝇蚊子乱飞,大家都绕着走。 ”

今年起德州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河长制,破除九龙治水的局面,解决了河道水环境管理责任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3月份,庆云县组建起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给全县所有河库沟渠坑塘安排了“监护人”,重点治理县域内3条骨干河流、11条骨干沟渠、2座重点水库及各乡镇、村的沟渠塘。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于福仓成了三级河长。像他这样的河长,全县还有427名。“归我管的这段河我必须要负好责,不能让河水再脏下去。”于福仓暗下决心。上任之初,他便将目光投向了岸边的两个养鸡棚。棚子里养着几千只鸡,粪污直排到了河里,必须拆。“这些鸡就是命根子,不让养了,我们一家靠什么吃饭?”村民不理解,直接拿起锄头守在了自家鸡棚门口。“不是不让你养鸡,只是鸡棚建设不合理污染了河水。治水是为了大家有个好的生活环境。”老于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终于让村民点了头,主动拆除了旧鸡棚,搬到了远离河边的地方,并且安装了粪污收储装置。随后的日子,于店村又实施了“清河行动”,动用挖掘机清淤、扩宽河面、护坡植绿,组织人员打捞垃圾、绿藻,拆除拦河渔网等。经过一个月的治理,河水变清了,河岸变美了。

集中治理过后,更加重要的是日常维护,村里自费买了一条小船,由保洁员负责打捞水面的漂浮物。于福仓天天到河边转悠,一点小问题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妻子跟他开玩笑:“自家的田地都没见你这么上心。”“当河长,不比当村支书简单。管好家门口这短短的一段河,责任重大、压力不小。河长制实行分段管理、分段监控、分段考核、分段问责。一旦发现问题,相关的河长、责任部门和执法部门,都要立即追根查源、整改查处。 ”于福仓介绍。

水环境变好了,河边成了村民乘凉的好去处,大家都不好意思再往河里倒垃圾,反而自觉维护起来,成了义务监督员。“前一段时间,河面上还来了几只水鸟,非常漂亮。我和其他24个村的河长都商量好了,大家一起再努努力,让跃进渠变回到记忆中的样子。 ”老于充满了信心。

新闻推荐

严控工程质量 优化施工环境

庆云公路局积极推动G205及G339庆云绕城段改建项目建设

庆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