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退休以来,这位曾经的全国优秀教师转型成为“公益达人”,社区志愿服务、捐助贫困学子到处都有他的身影。不过他最拿手的,还是修脚 为孝心找个“家”

大众日报 2021-01-29 09:45 大字

□记者 王健 报道刘跃在明星社区小广场给老人修脚。□ 本报记者 王 健

本报通讯员 韩宏伟 赵 静

1月19日上午11点,阳光正好。在济南市槐荫区张庄路街道明星社区的小广场上,穿着红色马夹的刘跃正熟练地帮老人修脚:剪趾甲、去死皮、刮老茧、按摩……这位银发老人的手艺一点儿也不比修脚店里的师傅差。刘跃今年69岁,是一名有着38年党龄的退休教师,已经义务为老人修脚10多年。这些年,他去过济南30多家老年公寓,义务服务老人上万人次。

多次到修脚店“偷师”

“刘师傅的技术真不孬!”坐在社区广场的椅子上,七旬老人李远奎一边享受着刘跃的修脚服务,一边和记者聊天。刘跃是槐荫区西堡小学的一名退休教师,以前大家都称他“刘老师”,现在大家更愿意叫他“刘师傅”。

“最初,我给老姨修脚,就是为了尽做儿子的孝心。”刘跃家兄弟姊妹三人,儿时缺衣少穿,家在齐河的老姨(母亲的妹妹)经常接济他们,“我老姨家的地瓜干、萝卜都让我们吃了。”父母去世早,刘跃他们就一直把老姨当母亲来照顾。

老姨没有孩子,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兄妹三人就将她接到了济南。老姨有灰趾甲,刘跃就购买修脚工具,自学修脚技术,给老姨修脚。老姨去世后,刘跃的修脚技术也没丢。“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感觉没了依靠,总想为这份孝心找个‘家’,后来我就开始去老年公寓给老人修脚。”刘跃这一干就是10多年。

“每次给老人修脚,我都能看到他们眼里的期盼和感激。”刘跃说,最开始给老人修脚是想帮老人减轻一点痛苦,慢慢地在修脚中,他也收获了很多爱和感动。“跟他们在一起,感觉就像跟老姨在一起一样,在他们面前,我觉得自己永远都是个孩子。他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让我整天牵挂着。”

有一次刘跃修完脚刚准备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大姨着急地叫住了他。“我走过去问她有啥事儿,没想到大姨捧着我的脸,给了我一个‘妈妈的吻’。这件事过去七八年了,每次想起来,我都很感动。”刘跃说,那让他再一次感受到了母爱。

“还有一次,我在老年公寓给一位年近90岁的大姨修完脚,大姨拽了拽我的袖子,从枕头下拿出来几块糖果往我包里塞。”老人说:“谢谢你,孩子!我自己的孩子都没给我修过脚,你是个好人。”回到家后,刘跃打开糖纸一看,是几块化了的巧克力,老人一直舍不得吃。

在泺口一家老年公寓给老人修脚时,护工带着老人们唱起了《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听着听着,刘跃忍不住掉下了眼泪。他说,自己只是干了一点儿力所能及的事儿,却收获了很多感动。

除了感动,他还收获了很多荣誉:“山东好人”“济南市最美志愿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模范市民”……

为了练好技术,更好地为老人们服务,刘跃没事就在家里琢磨,还经常到修脚店“偷师”,看看人家专业的师傅怎么修脚。慢慢地,他的手艺越来越好,甚至不用泡脚也能给老人修脚。

10多年用坏5把修脚钳

在刘跃坐的马扎旁边,放着一个磨损很严重的绿色布袋子,里面的金属盒内放着修脚工具。修脚钳、锉刀、削刀、镊子……这些工具在他手里,仿佛有了生命,乖巧听话。

“修脚钳剪硬趾甲最方便;很多老人有灰趾甲,需要用削刀削薄;锉刀用来去除脚后跟的老茧。”说起自己随身带的修脚工具,刘跃如数家珍。这些年,他用坏了5把修脚钳,锉刀也用坏了好几个。现在他手里这把修脚钳的黑色手柄也已经磨白了。

10多年来,他义务为老人修脚上万人次。他坐公交车去过济南30多家老年公寓,最远去过王舍人,得倒两次车。给老人脱鞋、脱袜子、修脚、穿袜子、穿鞋,一整套流程下来,有时需要一个多小时。

中午12点半,看着广场上的老人都回家吃饭了,刘跃也收了摊子。“支起摊子来,不来五六个老人,总觉得不得劲儿。”他笑着说。

跟刘跃回到家,记者看到,有两面锦旗挂在客厅里:“爱心献社会,真情送人间。”“爱心助老献真情,真情温暖老人心。”其实这些年,他收到的锦旗远远不止这些,只是很多都被收起来了。

“从2010年开始,我就有了记录的习惯。去的老年公寓多了,必须把时间记下来,隔上两三个月再去。”老年公寓院长不好意思给他打电话,他都是算好了时间,自己主动联系。这样的记录本,第二本都快用完了。每个记录本的封皮上都写着:“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学习雷锋,始在足下。我要在平平凡凡、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中奉献生命的余热……”

“元旦下午,济南威高肾病医院;4日下午,千佛山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9日下午,园丁小区;10日下午,康乐老年公寓……”加上1月19日这次,他这个月已经参加了9次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这一条条的记录不难发现,一年365天,刘跃至少有一半时间都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

记者看到,有些记录后面特意用红笔画了一个圆圈。这表示他第一次去。而每次记录新的志愿服务活动时,他也会翻翻前面的记录,“看看最近该去哪个老年公寓了。”没有其他安排的时候,他就去社区的小广场上支摊子。

热心公益成家风

在刘跃家客厅沙发的位置挂着一幅装裱精美的书法作品,“雷锋精神伴我行”几个大字非常显眼。

“我父亲也是老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学雷锋’,做好人,做好事。”自父亲一代传承下来的淳朴家风一直在延续。

“刘师傅是我们社区里的优秀志愿者,责任心极强。”槐荫区张庄路街道明星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凌云介绍,去年疫情期间,刘跃加入了社区消杀小分队,每天背着40多斤重的消毒药桶进行社区消杀。

有几天他没有出现,这让李凌云很纳闷。直到有一天中午,刘跃突然跑过来道歉,特别不好意思地说,因为前两天血压有点高,没能在前线帮忙。“当时他含着泪,非要继续进行消杀,后来我劝了半天,他才勉强同意进行测温工作。”李凌云说,刘跃的善良让她特别感动。

而刘跃的言传身教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的孩子和孙辈。刘跃的儿子是一名公交车司机,每年春节都主动值班,把回家团圆的机会让给其他同事;女儿是医院的麻醉医师,女儿和女婿也经常抽时间去老年公寓献爱心;上高中的外孙女经常跟刘跃一起去敬老院,给老人表演节目,捶背按摩;今年4岁的孙子年纪虽小,但是懂得尊重长辈,非常有礼貌。“我经常给他们说,谁都会有变老的一天,一定要尊老爱幼。”孩子们的善良最让他欣慰。

“其实刚退休的时候,女儿想让我去上老年大学,可我就想去给老人修脚。有活干,就觉得挺幸福。”2014年5月,刘跃经人介绍加入了济南“一小时公益”组织。在那里,他结识了更多一起做公益的朋友,而他的公益之路也将继续走下去。“只要我能看得见,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刘跃笑着说,这些老人已经成了他生命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

志愿“暖风”吹拂文明之花。正是一个个像刘跃这样的志愿者,济南市才能再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自2018年以来年度测评“三连冠”。近年来,济南不断深化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强130万志愿者队伍,发挥近百支市民文明巡访团、市民拍客团、创城啄木鸟等群众队伍以及12345创城热线、5+1微信监督平台作用,一座有品质、有温度、有口碑、有活力的魅力泉城正加速崛起。

新闻推荐

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轨道交通 省会经济圈“四网融合”在谋划中

《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制定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规划建设济济(宁...

齐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齐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