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防洪古今谈

济南时报 2020-09-28 13:54 大字

时报记者王锋 摄

□戴永夏新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养育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但黄河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害河”,经常泛滥成灾,给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历朝历代,都比较重视黄河的防洪工作。

黄河防洪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远古时期。《国语·周语》上有共工“壅防百川,堕高堙庳”的记载;《淮南子·原道训》上也说“鲧作三仞之城”。这都说明,我们的先祖早就懂得营造简单的堤防来阻挡黄河的洪水。

到了周朝,在黄河边筑堤防洪更为普遍。《国语·周语》上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这里防洪的作用被引以为喻,可知当时的人们以深知洪水之害,沿河筑堤已成为尽人皆知的事实。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农耕的进一步发展,黄河堤防也得到进一步加强。战国时期已有了专管治水的“水官”。《管子·度地》中具体论述了黄河筑堤的最佳季节为“春三月”,筑堤的方法是“大其下,小其上,随水而行”;固堤的方法是“树之以荆棘,以固其堤;杂之以柏杨,以备决水”;护堤措施是“岁卑增之,令下贫守之”。可知当时防洪已经有了比较周密的措施和严密的组织。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决通川防,夷去险阴”,使黄河有了统一的堤防。过去民间广泛流传着“秦始皇打马修大堤”的传说,说是秦始皇骑着快马沿黄河一直跑到东海边,所过之处,令人立刻修起大堤。从那时起,沿着黄河大堤自西向东可以一直走到海边。这故事虽有些荒诞,但却基本上反映了秦时注意河防的历史真实。

至汉代,黄河的水患更加严重。西汉平帝时,黄河决口,河水流入汴梁,泛滥六十余年。为治理水患,朝廷专门设置了“河堤督尉”“河堤谒者”等专职官员和专职修堤人员,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修筑了更大规模的防洪工程。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朝廷征发民工数十万人,派水利专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王景带领民工花费一年的时间,系统地修建了从郑州荥阳到山东黄河入海口长达千余里的黄河大堤,这就是著名的“金堤”。这一工程稳定了公元11年决口后的黄河河床,并使黄河、汴水分流,河不浸汴,汴水也得以安流,不再泛滥。从此一直到唐代末年的800多年间,黄河出现了相对安定的状态,黄河下游的泛滥地区又变成了良田。

唐代的黄河水患相对较少一些,但唐王朝并没有放松堤防的维修,规定了沿河地方官对堤防修守管理的职责:“近河及大水有堤防之处,刺史、县令以时检校。若须修理,每秋讫,量功多少,差人夫修理。着暴水泛滥,损坏堤防,交为人患者,先即修营,不拘时限。”(《营缮令》)

北宋建都开封,当时黄河水患严重,宋王朝对治河很重视,设置了权限较大的都水监,专管治河。沿河地方官员都重视河事,并在各州设河堤判官,专管河事;朝廷重臣,多参与治河方略的争议。与此同时,北宋也很重视堤防的维修,制定了黄河堤防岁修的法规。乾德五年(967),宋太祖赵匡胤“分遣使行视,发畿甸丁夫缮治”黄河堤防,“自是岁以为常,皆以正月首事,季春

而毕。”(《宋史·河渠志》)

明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黄河决溢灾害加重,朝廷更为重视治河,治河机构逐渐完备。明代治河,以工部为主管,总理河道直接负责。以后总理河道又加上提督军务职衔,可以直接指挥军队。沿河各省巡抚以下地方官吏也都负有治河职责,逐步加强了下游河务的统一管理。至明末,治河事业已有很大发展,堤防修守及管理维护技术都有长足进步,涌现了以潘季驯、靳辅为代表的一批卓有成效的治河专家,大力倡导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研究全面治理黄河的方略。但由于受腐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他们始终难有建树。

至清代,黄河水患依旧比较严重,防洪的任务也更为艰巨。组织和带领群众防洪,便成为黄河下游一些地方官员的重要任务。如清光绪十二年(1886),张耀出任山东巡抚。在他任职期间,正逢山东遭受严重水灾,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防洪上。他能带领百姓,疏浚河道,挑淤培埝,增筑堤坝,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每逢黄河决口,他都亲临现场,指挥抢修堤防,一年有近三百天他都是在河工上度过的。光绪十七年(1891),他正在黄河上监工的时候,忽然“疽发于背”,不久就不治身亡。山东人民深感其恩,在济南大明湖畔为他立有专祠,把他尊为“大王”(即黄河神)供奉。这“大王”的化身即黄河中上半截为黄色、背部有瘤状的小水蛇(这是因为张曜生前,皇帝曾赏他穿黄马褂,他背上又生过疮的缘故)。过去每到汛期,黄河出现险情时,人们就将河中“大王”请进大王庙里,供奉在香案中间,给它烧香磕头,祈求免除水灾。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得到了根本治理。治理的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全面加高培厚黄河大堤,并对黄河大堤险工段进行多次加固处理,使其抗洪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同时还利用黄河水含沙量大的特点,开展引黄放淤固堤,在大堤背后30~100米范围内共沉积泥沙3.4亿立方米,使600多公里大堤得到加固;对用秸料和土筑成的险工坝岸,全部改建为石坝。临河堤脚和堤身都植树种草,全部进行了绿化,已成为葱郁的林带。二是为了控导黄河下游河道的摆动,护滩保堤,建国以来开展了大规模的河道整治,初步建成了河道整治工程体系。三是为了防御超标准洪水和解决排洪能力上大下小的矛盾,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先后开辟了左岸北金堤滞洪区、右岸东平湖水库以及左岸齐河、右岸垦利两处堤坝的展宽工程。当遇超标准洪水时,启用上述分滞洪区,以牺牲局部的代价,来保护大局的安全。四是利用水库拦蓄、控制洪水。已建成干流三门峡水库(防洪库容60亿立方米),支流伊河陆浑水库(防洪库容6﹒5亿立方米)和洛河故县水库(防洪库容5亿立方米)。三库联合运用,可发挥显著的拦洪削峰作用,同时还可以发挥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70多年的治理和建设,目前已初步建成由堤防、水库、河道整治工程、分滞洪区等组成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依靠这一体系和广大军民的严密防守,黄河下游已连续数十年伏秋大汛没有决口,从而保障了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新闻推荐

张玉环申请追责16名办案人员 瑞丽规定外籍人士核酸检测费用由政府承担

【江西】张玉环申请追责16名办案人员,律师:不放过制造冤案的人据新京报报道,9月17日,记者从张玉环案追责代理律师尚满庆处获...

齐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齐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