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仓+销售网络”助力中小微企业走出国门 第四代内陆港的齐河实践
肯尼亚Habo集团主席Awiti访问宏运通并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随着互联网技术、公转铁运输模式的发展,山东物流行业的重要节点——齐河县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放大平台效应,开启物流4.0时代。而第四代内陆港在齐河的成功实践,也为齐河物流行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位于山东齐河的德州宏运通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第四代”内陆港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坚持以“推动内陆港区域内外向型经济发展,提升区域内企业的竞争力,使国际贸易更简单、快捷、低成本”的企业发展使命,以“海外仓+销售网络”的模式助力中小微企业走出国门。
日前,记者走进齐河,探访德州宏运通的第四代内陆港实践经验。◎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吴绍博通讯员陈兆斌
“一园两线”商业模式下开创“第四代”内陆港运营
“内陆港是我们一园两线商业模式的基础,他是现代物流中港口与内地的重要节点,它的发展已经由功能型、业务型、服务型,演化升级到现在的体系型。我们现在是全国首家“第四代”内陆港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同时我们用对非贸易线和对非国际物流专线+互联网来支撑内陆港的发展,让内陆港充分发挥应具备的社会价值”宏运通董事长刘明介绍道。“我们首先服务于地方外向型产业发展,倡导‘第四代’内陆港运营,短短半年时间,6个地市级政府平台与宏运通合资成立公司,复制宏运通模式。二是服务于股东权益最大化,用中非贸易带动内陆港发展。三是服务于中小微企业走出国门,用‘海外仓+销售网络’的结构模式,突破海外仓的传统功能,成为企业走出国门的关键节点。”
据了解,2019年宏运通公司创始团队,结合20年内陆港运营和近10年非洲实地经营经验,锤炼了独特的“一园两线”商业模式,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复制。该公司以内陆港园区作为商业模式运营的基础,以对非国际贸易线作为持续盈利点,以对非国际物流专线+互联网作为利润的爆发点来运营。在全国400余家内陆港,且超过95%运营困难,甚至亏损的情况下,宏运通不仅实现了盈利,而且在服务地方的外经贸产业发展上,获得了扎扎实实的效果。“宏运通公司在第四代内陆港复制推广中,会根据覆盖区域的产业发展实际,与地方政府、内陆港企业合作,按照“一港一策”的原则,实施模式再造,形成内陆港自身的经营特色,这一点很重要,甚至事关内陆港运营的生死局”宏运通总经理方立民讲道。
记者了解到,宏运通公司通过内陆港的物流业务、国际货运代理、集装箱班列、外贸孵化、国际供应链金融、外贸与国际供应链协会等项目,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创新业务来实现盈利。
特别是海铁联运业务,自交通部倡导“公转铁”以来,宏运通与济铁省会物流园合作,联合开展集装箱班列运输业务,实现铁路与港口的直达运输。做到齐河-黄岛港的铁路集装箱运输业务,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往返“天天列”。该公司还与马士基、MSC、中远海等船务公司达成合作,实现港口集装箱堆场功能,海运订舱可直接在齐河提箱。数据显示,2019年,共运输货物1000余万吨,集装箱运输总量跻身全省第三。“第四代”内陆港最突出的特点,是构造了业务与服务嵌套的体系化的逻辑结构。在结构中,业务层、物流层、金融层与信息平台形成了有机的服务支撑,既发挥了国企的优势,又弥补了民企的短板。该模式是由宏运通公司物流战略顾问周雷博士后研究员提出,他告诉记者“内陆港体系化设计的核心是解决内陆港运营的痛点顽症,再融入本人早期提出的第七方物流(金融物流)的元素,把政府愿望、产业需求、企业利益、服务资源、全程国际物流、跨境贸易平台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体系化的模式结构及知识体系。宏运通公司在践行该模式的同时,我们已在思考‘第五代’内陆港。”
创新外贸新业态致力解决贸易痛点问题
“非洲进口产品中,约50%来自中国,中国中小微企业生产的产品性价比与非洲市场需求的发展阶段非常吻合。我们的中非贸易,是通过原材料出口,在非洲进行简单加工,以增值销售方式开展,早在2014年,就达到了单月超100集装箱的贸易规模。”刘明介绍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非贸易不仅规模可观,而且增长速度快,但非洲市场发展的阶段性不可能与欧美相比,多年来一直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痛点,例如信息不对称、交易环节多、物流不发达等制约中非贸易的问题。
传统外贸,一般通过一次跨境销售就能完成。宏运通公司凭借多年非洲实地经营,将外贸产业链拉长,实现了非洲市场的二次销售,提升了盈利空间。“我们的外贸,不仅是将外贸产业链拉长,增加了所在国的二次销售,更是让非洲客户可以在家门口直接采购到中国出口产品,改变了非洲的商业业态。通过部署的非洲“丝路驿站”体系与国内内陆港结合,把中小微企业产品前置到海外仓。让企业既能享受非洲市场,更能享受非洲市场的高价差,为企业增加利润提升竞争力。”刘明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宏运通公司通过近10年的时间,锤炼了一套非洲外贸的特色模式。在地方政府支持下,通过内陆港的外贸孵化业务,拓展了贸易代理采购的渠道,把中国中小微企业产品,带到非洲市场。近两年来,已孵化外贸企业超过500余家,直接带动出口总额超过5亿元。其中更是不乏以德州交投、德州建能等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
“海外仓+销售网络”配套体系化打造中小微企业走出国门的平台
“目前非洲市场因为工业设施落后,但发展愿望很高,正处于产品高度依赖外部市场的刚需阶段。同样的日用产品,非洲价格是中国的三倍之上。”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既然非洲有市场,有价差,为什么企业走不出去?这是中小微企业广泛存在的大问题,其中缺少专业的外贸团队是关键,结算问题是痛点。
在了解到这中间的问题所在之后,宏运通策划打造“海外仓+销售网络”的体系化模式,逐一破解贸易痛点。海外仓,如果没有销售体系支撑是死仓,扩充销售网络建设,才是打通瓶颈的关键。宏运通公司目前在非洲肯尼亚,打造了肯尼亚模式,作为非洲样板,搭建了以海外仓、加工厂、销售网络为基础,物流为核心的丝路驿站体系。“丝路驿站”体系指在非洲核心城市设立商贸物流中心(具有展示、仓储、配送、加工、跨境备货等综合功能的海外仓),在二级城市设立二级仓,在三级城市设立三级仓。将中国中小微企业产品,通过港口物流直接送达各级海外仓,去掉了传统的中间层层环节,让非洲终端零售商直接感触门到门服务的优越感。
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宏运通已帮助500余家企业走出国门,走进非洲。“我们与宏运通公司开展合作,向非洲销售指定产品,合作以来已累计出口6000余万元,我们看好非洲市场,更看好宏运通模式。”建能集团洛泰公司董事长杨振锋说。
合资合作“新丝路”模式赋予区域外向型产业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宏运通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投入、总结及归纳,设计开发出一套促进中非贸易发展的知识体系,对解决当前中小微企业发展难题、产能转移等问题具备一定的参考意义。
2019年,宏运通公司在恰逢河北沧州黄骅港转型升级之际,在河北渤海新区党工委支持下,与港务集团合作成立沧州“新丝路”公司,设立中非贸易总部基地,复制宏运通“一园两线”商业模式。在港务集团支持下,在黄骅港腹地,合作运营内陆港,抓住内陆货源,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并将黄骅港作为对非贸易特色港打造,得到河北省委省政府的认可和批示。
在经历一年的运营中,“新丝路”模式已成为宏运通公司的特色产品,通过与政府平台合作,开展复制推广。2020年,该公司先后与冠县宝信物流园、德州建能集团、济南综保产业发展公司、齐河城投集团、禹城交融投资集团等政府平台达成合作,成立“新丝路”公司,助推当地外经外贸产业发展。
“一直以来,很多区县存在着出口大县,但不是出口额大县的问题,这是很多地方政府关心的问题。”国内一位外贸领域的资深专家告诉记者,“宏运通公司与当地政府平台国企合作,成立新丝路公司的模式可以较好地化解该问题,一方面依托宏运通公司,在外贸领域丰富的经验与能力及人才储备,可更好地助力出口企业的产品,更快地走向世界,另一方面确实减轻了企业的物流成本。这种“新丝路”合作方式,确实能够更好地推动地方外贸企业,走出国门,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提力。”
新闻推荐
省道101济齐大道项目路线全长约5.4公里记者赵天羿摄泉城“西大门”变了新模样!昨日,记者来到省道101济齐大道进行探访,该...
齐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齐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