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的恩典 中国黑陶艺术大师邢葆东访谈
全媒体记者 徐晓清
邢葆东,字陶山人,号黑陶邢。1962年出生。
创办了日照黑陶邢文化博物馆、日照黑陶邢艺术厂等,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照黑陶烧制)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曾荣获山东省十大民间艺术大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黑陶艺术大师等称号。
现任中国黑陶文化博物馆馆长、中国黑陶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省民协黑陶艺术家委员会会长、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日照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很多人知道,日照有“三宝”:绿茶、农民画和黑陶。
“三宝”之中,日照黑陶在全国首屈一指———概因日照是唯一的中国黑陶文化之乡。
日照获此殊荣,除了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之外,也是一群钟爱黑陶的热心人孜孜追求的结果。其中,就有黑陶艺术大师邢葆东的一份贡献。
1993年,邢葆东的陶艺作品《福寿葫芦》荣获中国首届礼品大奖赛最佳作品奖,陶艺前辈汪易扬先生即兴题写了“黑陶邢”三字赠送邢葆东。自此之后,邢葆东就拥有了“黑陶邢”这个名号。几十年来,邢葆东将身心交付黑陶,几近痴迷。他的技艺和艺术修养已达炉火纯青之境,是为数不多的掌握黑陶设计、拉坯、雕刻、烧制等全部技能的陶艺家。
邢葆东将难度最大的高温渗炭透黑、窑型、工具发明技术等方面的难题一一突破,终在艺术风格上做到了独树一帜。在黑陶造型上,则创造了以中国书法、人物绘画为装饰的当代艺术样式,并能独立设计制作大、中型陶艺作品,其声、色、形、艺均达到目前国内陶艺制作的最高水平。因此,他荣誉很多,作品获奖无数。
可以说,“黑陶邢”高度概括了邢葆东与黑陶的关系。
在日照,一度提起黑陶,很多人随口能说出“黑陶邢”,“邢葆东”之名反而淡化了。
如今“黑陶邢”三字已然成为黑陶品牌,几乎是黑陶艺术品质的代名词。
2020年5月,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得有效控制,“蛰伏”多日的邢葆东在黑陶邢文化博物馆接受了记者访谈。
记者:疫情期间,您怎么度过那段“封闭”的时光?
邢葆东:这次疫情让人揪心。在全国都摁下“暂停键”的日子里,我看新闻的时间比平日多了不少,总是不由自主地关注党和国家控制疫情的部署和举措。尽管心情会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而起伏,可是,我觉得只要一切行动听指挥,一定会战胜疫情。其间,民艺协会成员自发组织用画笔助力抗疫,这算是一种愿力和信念。我自然积极响应。我每天都画,题材是从新闻里获得的。大小画都有。这墙上的仅仅是一部分。
那段时间,社会事务少了,公益课也停了,感觉属于自己的时间多了。正好手头在编《中国黑陶文化简史》《蛋壳陶的故事·画册》,我的主要精力放在这里。我体会出,编书是一项极为细致、繁杂的工作,涉及到历史、文化、考古等许多方面,非常考验人。白纸黑字地成书,又是关系黑陶传承,每一个说法都得有理有据,必须精心、静心和专心。
记者:我认为,任一门类的艺术,若没有高远的情怀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做支撑,其艺术之路不会久远。同时,艺术家也要关心时事,肩扛时代责任,更应心系国家、民族和人民。如此,艺术的血液才是滚烫的,呈现出的作品也必然具有暖人肺腑的温度。
您在疫情期间的所作所为,就是这种境界的反映。
我了解到,您是“外地人”,三十多年前就来日照做黑陶。这是怎样的机缘?
邢葆东:要说机缘,那就是黑陶。
因为黑陶,我三次欲离开日照而不得;要不是黑陶,我不可能跟媳妇、孩子分开这么多年。黑陶给了我荣誉,也牵着我的身心。也是黑陶,让我这个从小玩泥巴长大的农村孩子,对泥土有了新的认识。有黑陶作证,泥土不仅仅养育了我,而且算是命运对我的恩典。
我同意你刚才对艺术和艺术家的理解。
若没有文化和情怀,质朴无华的泥土就不会穿越几千年仍然发出艺术之光。
大家都知道,日照两城、东海峪、尧王城、丹土、陵阳河等地,有几百处大汶口、龙山文化发源地的遗址。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黑陶镂空高柄杯蛋壳陶”,就是在日照出土的。它的发掘曾经震动过世界考古界和史学界。1970年代初,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就曾提出,想看一下这件黑陶蛋壳陶杯。可以说,日照黑陶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在来日照之前,我跟随恩师汪易扬、寇维军,在河北馆陶、山东齐河龙山等地扶持或开设了几家黑陶厂。
1989年,汪易扬老师到青岛参加书画巡回展,其间,应日照有关方面邀请来看两城出土的黑陶,同时被盛邀指导挖掘、弘扬日照黑陶文化和艺术。恩师就推荐了我。
当时,我已是龙山镇黑陶研发、生产机构的法人代表,正是事业最红火的阶段。作为黑陶人,我欣然前往,原本只是来日照寻根,没想过在日照扎根。
有这个前提,我就没过多考虑媳妇的工作调动以及孩子的转学。结果此后几年,三次想走都被当地有关领导和朋友“拦下”,我与老婆孩子就这样阴差阳错地分居两地几十年,也错过了陪伴孩子成长的天伦之乐。
没走成这期间,很多事情在发生变化,我的心理状态也变了,已对日照有了感情,就再也不想走了。
起初,在政府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先后成立了日照市龙山艺术院、日照两城黑陶艺术厂,我被寄以厚望,感到责任很大,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里的黑陶事业。每天,除了实地考察、黑陶试制就是培训学员等,吃住在招待所,一住三个月。
1990年12月,我在日照培训出第一批学员,并烧出第一批黑陶时,报纸、电视都连连报道,引发当地不小的轰动。《八仙瓶》《福寿葫芦》就是在这里烧出来的,朋友们都认为这是我的代表作。不久,我在日照陆续创作了《孔子竹简》《龙凤砚》《岁寒三友图》《盛世龙瓶》《山东大嫚》等,这些作品为了我赢得了声誉,也给了我扎根日照的信心。
日照有将黑陶文化发扬光大的举措和氛围,作为陶艺人,这是最大的吸引力之一。
2011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日照“中国黑陶文化之乡”,我就更不舍得也不可能走了。
记者:“中国黑陶文化之乡”的称号,对日照意味着什么?
邢葆东:可以这样讲,“中国黑陶看山东,山东黑陶看日照”。这句话曾被德州拿来宣传自己,说“山东黑陶看德州”。
我认为“看谁”不要紧,咱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且不说日照黑陶历史。
现在,全国有120多家成规模的黑陶厂家,山东就占60多家,而其中,仅日照就有20多家;
日照有全国唯一一个中国黑陶文化博物馆———黑陶邢文化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传(黑陶烧制技艺)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山东一共三人,日照占其一;
在日照,黑陶作品获泰山文艺奖等奖项的人次最多。
日照是当然的“中国黑陶文化之乡”。
记者:您从小就有的绘画技能,对黑陶有哪些帮助?
邢葆东:艺术是相通的。不仅绘画技能对黑陶艺术有帮助,那些历史文化也是滋养黑陶艺术的宝贵因素。我觉得,任何艺术形式都能相互汲取营养,都有一根看不见的线贯穿着,这条线就是文化。这个问题刚才咱也谈过。
自古做陶,都是设计、造型和烧制分开。烧窑的师傅只管烧窑,拉坯的师傅只是拉坯。能兼具黑陶制作几个环节技艺的人,不算太多。尤其是设计和造型,是对一个黑陶人之文化和艺术修养的检验。
专业黑陶以来,我也一直没有放下画笔。平日里,无论采风、调研还是开会,我会随身携带纸和笔。每到一地,只要有所感悟,我都会随手画出来。这种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就像一日三餐。我认为,这能够保持艺术感觉的敏锐,尽管,我并不是刻意为之。
记者:您的勤奋和对艺术的赤诚挺感动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照黑陶烧制)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您能介绍一下黑陶的传承脉络吗?
邢葆东:首先,我得特别提示一下——— 千万不要再说黑陶“失传”了。黑陶技艺从未失传,只是蛋壳陶的工艺有断代。
很多业外人士,爱从网上搜索所谓信息,没有谁去认真调查、研究,就被黑陶“失传”一说迷惑。
网络是便捷的,可也容易“以讹传讹”。
怎么证明黑陶没有失传过?
如果看了黑陶邢文化博物馆,就应该明白了。
古代黑陶有三大类,实用器具、工艺器皿和礼器。
日照出土的蛋壳陶高柄杯,就是一种礼器。它的口沿宽而薄,像刀刃,不可能触碰嘴唇。另外,杯身通体都薄,一不小心就会碰碎,更不会用作日用器具。
有一定历史常识的都知道,从宋代开始,瓷器盛行,陶器渐渐成为非主流。其实,早在青铜器出现之时,陶器就险些被“替代”,但也未退出历史舞台。
因为古代生产力低下,青铜器也好,瓷器也罢,几乎是上流社会的专属,是财富和权利的象征。而民间,实用陶器一直大量使用,从未间断,黑陶更不鲜见。除了泥盆泥壶泥碗,还有面模具、筷筒子、农村老屋的瓦当等。很多我这个年纪的人,应该都见过这些东西。
在日照的田家窑,有从洪武年间留下的老窑,是黑陶、红陶和彩陶都烧。
非常明确的一个事实是,黑陶制作一直在民间流传,从未失传。
记者:很敬佩您对真相的执着和对历史的虔诚。刚刚参观了黑陶邢文化博物馆,这种感受尤其强烈。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搜集这些东西、通过什么渠道?一定有很多故事吧。
邢葆东:迄今,黑陶邢文化博物馆集中了我三十多年的收藏,上报国家备案在册的藏品有1600件套。可以这样说,每一件都附着一个故事。
因为喜欢黑陶,并且又从事这个,就对黑陶的历史文化格外上心。多年来,我购买书籍和陶器藏品也花了不少精力和财力,尽管有时手头并不宽裕,但从没心疼过。
开始的时候,我自己出去转,一天也遇不到一个,太耽误事了。后来也曾请人代为收集,按天付费。但这样的话,很多事情就不好控制。再说,即便是东西拿来了,但是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背后发生了什么事就不得而知了。对收藏来说,这个也很重要。于是,我又自己亲自去收,顺便采风和调查。
分布在各地的朋友知道我干这个,他们会热心提供线索。
大概2011年左右,旧城改造开始。很多城中村面临拆迁,这个时期我收了不少。
关于收藏的故事太多了。印象最深的一次,在一个村民的屋山头遇到一件东西,一番交流后,讲好价钱200元,就要拉走了,卖主又说不行,这是俺爷爷留下的,少了500不卖。你不买的时候,他丢在一旁;你要买了,他就说爷爷留下的。这种事常见,也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东西被不识货的糟弃了,幸亏我“下手”比较早,有的东西现在再想找已经不可能了。
按照《文物保护法》和有关规定,陈列在黑陶邢文化博物馆里我的藏品,现在都是国有的。所有备案在册的藏品均不能损毁、不能买卖。这对个人来说,算是无私奉献,对黑陶文化来说,也同时是一大贡献。
记者:我发现,市面上很多黑陶产品非常漂亮,却不是获奖作品。如何评判黑陶作品的优劣,有评价标准吗?
邢葆东:目前,黑陶从属性上可以分为三类:工艺品、艺术品和收藏品。
市面上许多外形很漂亮的黑陶,都是工艺品,也就是商品。既然是商品,就可以不断复制,在设计造型上首先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需求,技术含量相对较小。
而获奖作品,首先一个是不可复制,技术含量高,那就已是艺术品甚至是藏品级别。
至于如何看黑陶作品的优劣,也有三个主要方面:
除了造型设计、刻制工艺和内容,评价黑陶作品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黑度,也叫色相判断,凭色相仪的数字说话。也因此,还有一种分类,叫标准黑陶和普通黑陶。
标准黑陶,是通过高温渗碳工艺成品的,作品通体透黑,表里如一。而普通黑陶,是熏陶工艺的结果,陶体外边黑里面不黑。
色相数字7以上的,才能叫黑陶。另外,有些彩绘陶器,若在黑陶主体上,有50%及以上的面积为彩色,就是彩陶而不是黑陶。
我正整理编制的《中国黑陶文化简史》《蛋壳陶的故事·画册》,有这部分内容。
造型设计和刻制内容也是评价黑陶不可或缺的指标。其中,创意和时代意义非常关键。
比如,我的福寿葫芦作品,刻了百福百寿;山东大嫚,汲取了雕塑和变形艺术手法;以黑陶工艺制作的陶扇;用黑陶竹简把孔子的一生经历刻上去等等,这些作品之所以能赢得赞誉,主要是创意取胜。
制陶方面,我通过多方取经,在烧制技艺上提高台阶,改了窑型,温度上也有新的突破。古人的黑陶佳作是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而我的黑陶作品追求声、色、形、艺这四个字的完美结合。这也是许多专家学者看好“黑陶邢”的重要原因。
记者:关于传承,您做了哪些工作?
邢葆东:在日照,黑陶艺术的氛围很好。业界同仁各有所长,都做得不错。
坐落在日照的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开设了工艺美术课程,有黑陶方向的内容,聘请我兼职教授;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日照技师学院成立了黑陶大师工作室,我定期去带学生;在展馆,我专门设置了黑陶制作体验室,跟中小学合作,几近免费提供材料、场地、耗材,还有社会公益课程等。
我还以连环画的形式,将黑陶的产生、发展等内容简便化、直观化,就是为了普及黑陶知识,让这门传统文化的瑰宝长盛不衰,后继有人。
作为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我还有组织发掘、弘扬民间艺术的责任,黑陶文化传承当然也在此列。
新闻推荐
□秦晗田冰左丰岐报道本报齐河讯7月13日,山能临矿物商集团山东省鲁北煤炭配送基地有限公司与华能济南黄台发电有限公...
齐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齐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