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他把“三不靠”小村变得粮丰林茂

农村大众报 2019-11-21 13:43 大字

不靠城,不靠山,不靠海,齐河县华店镇前王村是个只有148人的“三不靠”小村庄。如今,这里是远近闻名的“育种专业村”“苗木专业村”。这一切的变化都缘起村支书王成俊35年前的一个选择。

放弃体面工作回村干

20世纪80年代,县运输公司得知王成俊是从高原上下来的“红旗车驾驶员”,特招他当了公司员工,1个月工资150元,这可是那个年代体面的好工作。

听闻在外奋斗多年的王成俊回来了,他老家华店镇的领导和前王村老村支书找他谈话:“村里需要个带着干事的人!”考虑到自己是党员,1984年,24岁的王成俊二话没说辞了工作,回了村。1987年,他被选为前王村党支部书记。

“三不靠”村变“育种专业村”

前王村全村总共460亩地,如何让有限的土地产出更多的效益,这是王成俊日夜思考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他曾经带领村民尝试过种苹果树、冬枣,但由于技术管理跟不上,这两个产业宣告失败。后来,他把目光瞄向了“育种”,前后两次跑到种子公司洽谈。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前王村成为“育种专业村”,全村拥有了280亩专业育种基地。与传统粮食种植相比,育种地每亩可多收入150元左右。

济南的一家苗木公司承包该村110余亩土地种绿化苗,王成俊费了不少脑筋,为村民争取了不错的利益。当周边流转费在900元上下徘徊时,王成俊争取到了每年1200元的流转费,并要求这家企业每年10月5日之前,把钱打到村集体账户上。到钱之后,村委会第一时间分给村民。

建设村庄、农田排水系统

2016年,前王村修建了排水系统,结束了该村没有下水道的历史;2018年,村里又对这套排水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该村的胡同、大街都修上了U形槽模式的排水管道,排水效率大大提高。

在农田排水系统上,前王村也做了很多尝试。1980年,该村人工挖了排水沟,现在,村集体每两年就把村里的农田排水沟维修一次。

“多亏每两年一次的维护,无论下多大的雨,我们村的农田从未积过水。”王成俊说。村里投资建设了6眼深水井,水管直接安到地头,即便只有女同志在家,也能把浇地这个活干了。

王成俊说:“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再发展几个大项目,这样就能吸引我们村的大学生回村发展了。”

农村大众报记者刘真真

新闻推荐

高起点策划、全身心演出,现代吕剧《生命日记》好评如潮市吕剧院:用经典作品致敬伟大时代

剧院邀请国家一级编剧王宏对作品进行打磨提升。《生命日记》演出剧照10月24日,现代吕剧《生命日记》在济阳区...

齐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齐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