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长宜放眼量 淄博四中成立90华诞系列报道之创新育人篇

淄博日报 2019-11-12 00:59 大字

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建校九十周年庆典现场全国学校自主变革高峰论坛,刘绍华校长与专家面对面对话新高考吕丽丽老师获全国、省数学优质课评选一等奖教师校本研训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展示编者按

从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位清华学子,到2018年李雨轩同学以全省文科第一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至今有29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更有数以千计的优秀学子考入985、211、双一流大学,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各行各业的合格劳动者和拔尖人才。

弦歌不辍,教泽绵长。九十载的发展积淀与接续奋斗,淄博四中融铸成“以人为本,文化立校,培育个体发展,延续民族生命”的办学宗旨,确立了“培养有爱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意识、有君子风范的现代公民”的培养目标,形成了“人本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和“文明、进步、多元、和谐”的文化特色,共同推动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社会各届的瞩目中稳步提升,不断超越,向着优质特色发展的方向跨跃迈进。

“普通高中教育在不断改变,过去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孩子’,现在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教育要做的,就是给每一个学生以适合的成长方式。”

——刘绍华

多年来,该校在教育办学中注重“自我优化”,用心做“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坚持全员育人,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分层,坚持教育教学与过程性评价结合,严格目标和过程管理,向精细化落实要质量。

以“培优”工作为例。在师资紧张的前提下,该校坚持对每一届有特色专长的学生培养实施“一生一案”,对重点“培优”对象采取学生自主选择“一对一”学科导师的策略推进。去年高考,李雨轩同学以680分居全省文科第一。回首过去,2015年高考该校就有魏云琦、毕晓天、王贺、冯玉彤、刘洪畅5位同学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自高校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等高考新政实施以来,该校突出学生的学科专长培养,加大学科奥赛、创新教育、学科能力、艺术特长等三年统筹培养力度,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同时,以“高出口”提升群众满意度,自主招生控制线连续14年实现持续增长,让更多的家庭收获着孩子成长的喜悦。2014年起,淄博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该校因连年在全市高中优质特色考核中名列前茅,于2014年度、2015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4次获评市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A级单位(优秀等次)。

作为一所普通中学,该校并没有将学生单纯囿于文化课的学习——“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学生的挖潜指导,关心每一个孩子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高校。仅就艺体升学而言,2008年至今先后12人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千余人考入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院、北京体育学院等艺术体育院校。

夏侯金旭,2008年毕业后,以男高音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在高校就读期间,于2011年荣获第十四届德国新声音国际声乐比赛的第三名,成为历届新声音比赛里最年轻的获奖选手,并受邀于2012年公费赴德国参加新声音组委会举办的国际声乐大师班。同年,入选“中央音乐学院首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4年,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了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中的奈莫利诺,开辟了这座世界顶级歌剧院首次由中国男演员出任主角的先河。2016年,举办“艺术家生涯”个人音乐会,成为中国第一个登上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舞台的鲁道夫。

不仅仅是夏侯金旭,还有2013年以男高音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并入选“中央音乐学院首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徐洋;在高校就读期间,于2014年在第四届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中获得综合艺术院校组民族唱法第一名(金奖)的翟琪;2018年以男中音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的赵子牛……一个个名字都自带光芒,一项项荣誉都引人仰望。他们在求学的进程中既不断收获着人生的高光时刻,也自觉承担着该校的形象代言,给予着学弟学妹们以可触的目标和前行的动力。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面对新高考,我校坚定用心做‘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立足教学改革,突出‘一专多能’多层次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合乎学校办学管理特色的选课走班和‘多方位、多渠道、多平台’的优秀生群体培养模式,致力促进学生自主、个性、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从而成就一个个美丽幸福、意蕴丰满的生命。”刘绍华如是展望。

“满足”教育奠基终身发展

教研创新构建高效课堂

“多轮”驱动打造“人才立交”

“一所学校就像一艘巨轮,要想扬帆远航,一个优秀的船长一定要多几个后备的舵手,还要有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的船员。”

——刘绍华

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展望未来10年、20年……教育将是怎样的教育?毋庸置疑,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队伍,正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2015年,省教育厅公布第一期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评审结果,刘绍华成为全省22名入选的高中校长中的一员。“师者,人之模范也。一所学校要长足发展,一定要有一支出色的团队。一直以来,为每一位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做让教师获得职业幸福的教育,已成为我校自觉的文化价值追求。而作为一名校长,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把学校办好的教育梦。因此,被评为‘齐鲁名校长’是对我十几年校长工作的鼓励,更是鞭策,让我更多地反思应该如何带好队伍,怎样把学校办出特色,让淄博的孩子能在四中这个平台上走得更远。”刘绍华由衷感言。

目前,该校共有教职工390人,其中高级教师116人,一级教师226人,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85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骨干教师90余人,省级特级教师1人,淄博市名师5人,1人取得国家级机器人比赛裁判员资格、6人取得国家级信息技术创新四星级裁判员资格。仅近两年来,教师获国家及省市级表彰50余项,发表论文达100余篇,多人赴甘肃、内蒙等地执教全国“整体课堂”课题组示范课。2019年,1人获淄博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人被授予“振兴淄博劳动奖章”,语文组被评为“巾帼文明岗”、教务处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工会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卢玲老师被表彰为“山东省优秀教师”,刘绍华校长被表彰为“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多年来,该校全力打造“基于专业成长和学术发展,以‘爱’与‘理解’为主题,以‘创新、合作、学习、智慧’为核心”的研究型教师文化,并通过思想导航、科研引领、项目推动等“多轮驱动”策略,积极建构多层次“人才立交”,着力促进每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2004年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为了推动各个层次和年龄段教师的发展,该校制定了“四个阶梯”培养规划,通过“青蓝工程”“高学历教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名师工程”“名师工作室”带动辐射等手段,完善一系列配套政策,引领教师发展方向。从改变教师的专业意识、价值理念、知识结构、行为规范等因素入手,开展“生本教育实验”、“整体课堂”校本研训、“1751”改革创新工程、“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以及各类教研活动,搭建教师多元成长平台。2015年,该校成立四个“名师工作室”。其以教师间相互合作的方式,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合作共赢为原则,以专业发展为目标,通过团队课题研究、青年教师培训、名师论坛、名师例会、淄博市创新项目研究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了学校学科建设、课程开发及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正是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促使该校教师由“技术熟练者”向“反思型实践者”专业角色不断转变,形成了具有开放性、建构性、创新性、情景性的创生型教师文化生态。

“古人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在这个教育更迭变革的新时代,唯有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坚定一份把教育做好的情怀,方能在教育的天地里有所作为。”

——刘绍华

2008年以来,该校先后启动“中学优质化建设工程”、“小组合作学习”建设、“山东省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等项目。以问题为导向推动教育创新,全面开展“教育创新特色品牌”创建活动,先后申报“全面构建‘四维一体’整体课堂”、推进实施“四维一体”整体课堂管理、“创新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班级管理中的学生自主评价机制”、“整体构建学科班会创新体系”等8项淄博市教育创新项目。2010年以来,立项申报3项国家课题、5项省级课题、10余项市级教育规划课题,教师出版个人专著11本。

2011年,山东省实施“1751”改革创新工程,即在全省选择17个县、51所普通中小学,培育一批改革创新示范学校,该校被确定为首批“校际联盟指导校”。2013年,山东省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工作会议暨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德州齐河县召开,该校获“山东省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突出贡献奖”,有力提升了学校的品牌软实力。

2012年,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和该校共同承担的“构建整体课堂管理模式”课题研究正式启动。该课题历时三年,围绕“理念建构和实践操作”一体化实施目标,采取研究、培训、演练三合一的方式,对全校师生进行了全员培训;通过450个学时的超强度集中研训,对教师课堂研究、课堂设计、课堂创建、课堂评估、课堂升华5个模块的117项基础技能、31个必修技能进行有机融合,指导广大教师创建并逐步完善特色课堂管理模式。目前,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德育渗透已经成为了学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逐步构建了以“自学、展示、反馈”为特征的有效课堂模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导了课堂。

高考改革和新课程背景下,课程作为立德树人的基本载体,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该校在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同时,立足学校培养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思维,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初步建立了包括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在内的“三类一体”课程体系。同时,着力于特色课程基地的开发建设,高起点定位、高水准规划,正进一步对通用技术学科机器人“智能控制”、语文学科“诗性教育”、生物学科“生命教育”等学科课程基地进行规划整合,全力打造省内一流的特色办学品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以美育为例,该校积极构建“大美育”格局,深化美育科研,以艺术体育教育为突破口,大胆推进艺术课堂教学实践的创新改革,美术的国画、陶艺、扎染、剪纸、纸雕塑、篆刻、装饰画等教学模块,与“美术欣赏”模块交替开设;音乐的歌唱与戏剧表演模块,与“音乐鉴赏”模块交替开设;体育除了传统的田径和球类项目外,开设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女子足球等模块。丰富多彩的艺体课程,实现了专业教学、模块开发、校本课程的“三位一体”,促进了学生专业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2015年、2017年两次参加全国美育大会,2017年以《扬诗性教育之帆,走特色美育之路》为题作典型发言。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面对新高考、新课程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一定存在诸多挑战,借用暑期上映的国产动漫电影《哪吒》里的一句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就看我们全校师生有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有没有‘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决心,有没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执着,有没有勤学专注、不断追求超越的信心和定力。”刘绍华的铿锵话语中,折射的是坚定的信念与信心,激昂的是无竞的奋斗与奋进,擘画的是美好的蓝图与前景……

新闻推荐

出去旅游四五天,回来多个“卫生间” 假期楼市花式促销,部分片区房价松动 刚需购房者买房安家

10月1日晚,市民在郎茂山附近一家楼盘营销中心看房。新时报记者罗晓飞摄3年前的国庆长假,各地相继出台楼市...

齐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齐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