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坐骑”宋擎柱

东昌时讯 2019-10-08 08:07 大字

山东聊城宋擎柱

我出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夜,在这70多年的岁月中,我的“坐骑”发生过多次变化。

小时候和整个学生时期,我出行基本就是靠我的双腿。当时我们村里有一处初级小学,我就每天自己走着去上学,从来未用家长接送过。到外村串亲戚,除了近距离的步行外,大多是坐牲口拉的四轮车,偶尔骑骑小毛驴。高小时我们去邻村上学,仍然是用双脚丈量着二三华里的距离,不用家长接送。初中时期,虽然学校离家30多里路,但由于交通状况未有什么变化,我们依然是迈动自己的两只脚,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几乎每周一趟。我们那届学生上初中就把户口转到学校去,家中就没有了我们的口粮,以致于有一年放寒假时,我们每个学生都带着十来斤面粉回家,依然是步行背着回来。

初中临毕业那年,家里买了一辆除铃铛不响其余各处都响的破旧自行车。我用这辆破车子在生产队的打麦场里学会了骑自行车,之后外出就方便多了,并且每次坐在它上面感觉都挺好,有时赶集上店用它驮着一车东西,有时走亲访友用它驮着几个孩子。近距离能骑自行车,二百里地的远距离,自行车也能派上用场。清楚地记得,我17岁那年春天,骑着刚买不久的新自行车,跟随本村的一位长者去200里地外的肥城贩地瓜秧。更忘不了的是,结婚不久岳母要到距家二百多里的济南亲戚家去,让我用自行车去送她。一天骑自行车驮着一个人赶到济南,实在是要把子力气。我们把行李捆在自行车后货架外侧,留出后货架上面让岳母坐。一大早吃了饭,又带上两张面饼我们就出发了。这一天可真累:我的两条腿就像两根棍子,机械地交替着往下蹬;一个姿势坐在自行车上,挺得直腰痛,就一会儿直立地坐在车座子上,一会儿上半身全趴在自行车上挣扎;屁股坐得又痛又麻,骑一段路就想下来走一走,却又怕耽误了行程。中午在公路边茶馆里吃饭,下午在齐河坐船渡黄河,算是像样的休息。到了济南亲戚家时,天已经全黑了,距离我们出发大约有十五六个小时。恢复高考后,我到距家百里之遥的聊城工作,每周都要回家拿东西和看望父母、孩子,仍然是骑自行车往返。

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用卖棉花的钱我买了一辆嘉陵牌摩托车,这对我们家来说算得上是大喜事一桩。自此之后,我就再也不用骑自行车往返于家和聊城之间了。每周六下午,用摩托车驮上因读书跟我一起生活的小儿子,用脚轻轻一蹬,随着发动机欢快的歌声,我们父子二人快速行进在回家的路上。因为有了摩托车,跑一二百里地不算什么负担,所以每隔一周我便用摩托车带着老伴一同去看望在高唐读高中的子女。骑摩托车当然比骑自行车轻便、快捷、舒服,但也有一定风险。有一年春天我骑着摩托车回家,因当时正值春灌时期,我出发前就担心路上遇到浇水的垄沟。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就在我沿着公路飞驰的时候,忽然看见前面的沥青路面上出现一片黄土。我就赶紧减速,来到跟前才看清楚,是一条直径20多厘米粗的水管子横卧在公路上。那片黄土,是浇水人当初固定水管子用的,由于来往车辆的碾轧,弹到路上去了。我虽早有准备,但要想慢慢停稳下车已来不及,我只好紧急刹车。就在前车轮跳过水管子的时刻,车蹬子被水管挡住,车子停住了。我赶紧伸开两腿想挺住摩托车,不料因左脚一滑,连人带车歪倒在路上。幸好人车均无大碍,只是我的左膝处有一处擦伤,有些痛。当时,我也顾不了疼痛,就扶起摩托车整了一下行李,又急忙赶路。

调到教育局工作后,上下班骑自行车,外出公干大多是乘坐单位公车。退休后去威海照顾孙子上学,由于威海地势不平不适宜骑自行车,接送孙子上下学,就全靠步行。出远门时,儿子就开着自己的私家车伺候着。

孙子上初中后不用接送了,我便回到聊城。那时老父亲已年过八旬,因行动不便,要我们到他跟前亲自伺候。老家离聊城一百多里地,没有直达的班车,我们需要带的东西又多,只好让儿子开着车去送。因为不愿意让孩子们请假耽搁工作,所以我决定自己考取驾照,买辆汽车,彻底解决这个阶段的出行问题。这样,我这个65岁的年轻老头儿,就成了驾校的一名学员。烈日的炙烤、暑热的煎熬——忍了;有些人的不解、教练员的呵斥——受了。只有一个想法——努力考取驾照,方便回老家侍奉老父亲。在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后,我从4s店买了一辆新汽车。驾照寄来的第二天,我就带着老伴,装上必要的东西,自己开着崭新的汽车,回老家去侍奉老父亲。临出发前,我心中虽说不上百感交集,但确实也说不清是什么心情,当然有兴奋、有紧张、有担心……

我认真但并不过于严肃地对老伴说:“路上你要帮我观察着前方,有情况及时提醒我。”就这样我们既高兴又忐忑地开着车上了路。一开始我虽一再自我宽慰,但毕竟是65岁的人第一次开汽车出门,且纵贯多半个城区,心里还是有些紧张。两眼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双手紧紧地握住方向盘,看到远处驶过来的汽车,怕是自己眼花看错,赶紧问老伴来证实。老伴总是宽我的心,并夸我车开得又稳又快。跑了一段路,身心渐渐有些适应,这时才感觉到开汽车比开摩托车更快更爽更舒服。

随着年龄的越来越大,城内车辆的越来来越多,我很少再开汽车出门,改为乘坐公交车或出租车。因为除了同样的方便快捷外,这样更省心、更安全。当然,天南地北地旅游,我还乘坐过火车、轮船、飞机,但只能说那也是我曾经乘坐过的“坐骑”。

新闻推荐

德州市举办第五届广场舞大赛 县市区13支队伍同场斗舞

广场舞比赛现场。本报9月23日讯(记者贺莹莹见习记者宋佳信岱威)9月23日下午,由中共德州市委宣传部、...

齐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齐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