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沙张探索”

德州日报 2019-07-12 09:44 大字

一个仅有270人的小村,通过引进企业上项目,为村民提供150多个就业岗位,村民年务工收入达300多万元——

6月24日,记者在齐河县胡官屯镇沙张村,见到了潍坊客商张凯。前不久,张凯投资500万元注册了齐河县凯顺渔业有限公司,打算在沙张村新上中华鲟养殖项目,建成后可达每年60万尾的规模。指着正在修建的鱼池,张凯告诉记者:“中华鲟经济价值高,项目建成后,预计年纯收入200余万元。 ”

凯顺渔业是沙张村引进的又一个企业。近年来,该村通过土地流转,先后引进了“蒙牛乳业”“康恵无公害蔬菜大棚”“天禾绿色基地”“金兜福草莓种植基地”等产业项目,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的路子。

蒙牛乳业所属的山东鲁冠牧业有限公司是沙张村引进的第一个企业。沙张村养殖奶牛已经有将近20年的历史,从家家户户散养到成立合作社,养殖规模不断壮大,但收益却不怎么稳定。“养殖技术不断在发展,还按照传统思维养殖就会被时代淘汰。”沙张村党支部书记曹光庆说。为改变村里养殖手段落后的弊病,2013年,沙张奶牛场托管给蒙牛乳业全权管理,并注册为山东鲁冠牧业有限公司,同年该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1.8万平方米的标准化牛舍和1600平方米的现代化挤奶大厅及各类功能用房2300平方米,基础设施完备,村民可用手头的奶牛折算成资产入股。如今,鲁冠牧业奶牛存栏量800余头,每日可产鲜牛乳10吨,年收入近2000万元。除了持股村民按比例分红外,沙张村的贫困户每年还可以从这里分到11万元的扶贫分红。

鲁冠牧业直接带动20名村民就业。今年54岁的曹瑞同是奶牛养殖场的一名上料工,在养殖场已经工作了两年多,由于会开铲车,每天负责按照比例将饲料装车搅拌,劳动强度不大,月收入可达5000余元。

沙张村能引来“蒙牛”这样的大企业,离不开曹光庆当初的坚持。曹光庆高中毕业后就一直扎根农村,1993年任沙张村村主任,1999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他对村子的发展方向有了独到的见解。曹光庆初任村党支部书记时,想要带领村里发展奶牛养殖,可群众不敢放心投资,曹光庆便和村主任李学强、文书齐丙宝带头,每人率先投入几十万元,这才引领群众把奶牛场建了起来。“我们下一步将扩大奶牛养殖规模,拓宽百姓的增收途径。 ”曹光庆说,占地50亩的奶牛养殖场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将配套修建污水处理厂。养殖场产生的大量牛粪,也成了沙张村招商引资的法宝,他们和台湾客商合作,已经达成了投资建设生物有机肥料厂的协议,现在正在办理工商注册手续。 (下转2版)

齐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齐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