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马路“趴活”,走进设施齐全的“新家” 济南最大农民工服务中心探营
2018年12月27日清晨,济南,零下10摄氏度的气温让人感到刺骨的寒意。然而却有一个地方,让农民工们感到春天般温暖,那就是当天刚刚投入使用的槐荫农民工服务中心。宽敞的院落,明亮的大厅,周到的服务,明晰的指南,便利的餐饮供应,让从四面八方来这里找工作的农民工不再受室外寒风酷暑之苦。
给农民工一个温暖的家
漫步新落成的槐荫农民工服务中心,不禁眼前一亮。中心设置了管理办公区、综合服务区、待工区、餐饮区等基础和配套设施,提供招工、维权、培训等就业相关的服务。
记者在餐饮区遇到来自齐河的水电工老刘,他告诉记者,这里的早餐、午餐便宜实惠,品种多样,而且全天供应,“早上来了坐下吃顿热腾腾的饭,心里可舒服了”。
记者看到中心设置了热水供应点,农民工不用再每天背着大桶水过来“趴活”,随时都能喝上热水。白天待工可以在座椅上休息,出去做活时电动车、自行车可以安心存放,收工后再回来取;五金超市、小摊、便民理发等也给农民工提供了更多方便。同时,中心设置了法律、政策咨询台,让农民工工作得更加安心。
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保障农民工服务中心规范运行和不断提升,中心设立了农民工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未来还将建立农民工流动党员驿站,统筹规范提升各项工作;建立农
民工工会,依法维护农民工权益;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让社会各界及农民工形成自觉到场内招工找工的习惯。逐步推行APP软件普及使用,用工单位和个人、农民工通过身份注册登记,可发布供需信息,双向选择,各取所需,实现网上招工,缓解农民工路途奔波。
乱象丛生的马路零工市场
此前,《工人日报》曾报道过济南农民工马路市场困境。
在济南西外环和经六路延长线交界口,有一个自发形成的近20年的农民工市场。每天早上三四点钟开始,大约二三千名农民工在此聚集,招揽、洽谈用工事宜,寒来暑往一直如此。不早起,不在寒风酷暑中站着等待,就意味着可能一天都没有活干,没有收入,一家老小的生计难以维系。
这些务工人员大都是周边区县农民,趁着农闲时来市区打零工挣钱。每天一早来,傍晚再坐车回。也有从河南、黑龙江远道而来的。
家住红庙的农民工老王在槐荫区生活了8年,见证了这个马路市场的“成长”。他告诉《工人日报》记者,8年前,他第一次来到这里,开始了第一次待工的经历。那时的经六路二环西路路口还没有建起纵横交错的高架桥,来这里的工人和工头不是很多,大部分时候,等活一站就是一天。慢慢的,周边用工量增加,这个路口聚集点的人越来越密,车越来越多,自发形成了马路劳务市场。
由于待工人数和往来招工车辆增加,问题也逐渐增多。人群聚集路口严重影响交通,小商贩占道经营,大量电动车自行车乱停乱放,待工人群留下垃圾……这些不但造成安全隐患,也让居民怨声载道。
针对这种情况,槐荫区各相关部门出动了大量人力物力,维持招工待工秩序。据了解,近5年来槐荫区政府用来管理的费用每年就高达200余万元,但效果不甚理想。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
为彻底解决问题,2018年以来,槐荫区各部门、街道以关爱、服务农民工为出发点,多次研究解决方案。经过反复调研,决定将零工市场搬迁“进屋”。
充分考虑到群体迁移难度和已形成的地域习惯,新规划的农民工服务场所选择在距离原聚集点仅300米的地方,租用一占地15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院落。座谈会前后共召开了15场,参与的农民工200余人次,各部门、街道充分听取广大农民工的意见。
施工前,该处院落内房屋设施陈旧,出租为仓储、汽车配件、废品收购等使用,租户散乱,地面坑洼不平,环境脏乱差,市民热线投诉多。在投资800余万元集中整治改造后,建成了便捷实用、环境整洁、功能完善的农民工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投入试运行前,各相关部门和街道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悬挂大幅醒目指示牌,张贴《公告》,吸引农民工进场待工。向近万名农民工发放《一封信》,消除农民工的各种顾虑。
2018年11月19日,服务中心投入试运行,每天4点30分至7点30分早高峰时段,由区公安、交警、人社、城管、办事处人员集中开展劝导行动,引导农民工进入服务中心,清理周边占道经营;早高峰后,安排专人全天负责值班引导。
目前,服务中心运行已经进入到有序状态,场内每天待工人员最多时2000余人,招工车辆约200辆,人员进入场内交易、车辆进出有序,获得了农民工的广泛认可,周围居民和社会各界也对这个困扰多年的乱象问题最终解决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新闻推荐
石济客专齐河站开通运营 齐河正式步入高铁时代2小时内可至北京南站、青岛北站
□段慧石勇1月5日,石(家庄)济(南)客运专线齐河站正式投入运营。齐河站开通以后,承担着京沪高铁、济青高铁、石济高铁中...
齐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齐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