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触网”卖家开始回“线下”了

济南时报 2018-11-08 14:13 大字

“双11”临近,商场内也打出各种促销广告。 记者郭尧 摄

“双11”来了,拥有至少2个电商企业和品牌的本土电商张伟全,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如何迎战,而是放在黄河北几个生产项目落地。“33万”和“21万”。第一个是今年9月底济南电商总数量,第二个是去年底的数字;9个月时间,数量增加12万家,其中多数是销售型的服装鞋包、3C数码。

他告诫自己,要转型。“同质化、价格战,再不转型,死路一条。”10年间为了生存,“张伟全们”从线下转战线上,如今又到线下寻求生存机会,看似一个轮回,却不是一次简单回归……

“甜头”

本想多条腿走路,结果成了“大腿”

张伟全把他的菲尔电商和铁络商贸均做进了2017济南电商TOP10,但依旧步步惊心。“淘宝卖家数量过千万,超过10亿种商品同台竞争,每天都有人进来,每天都有人出局,这就是现实,今天不努力,明天就死掉。”张伟全说,尽管消费在升级,但低价依然是吸引眼球的“不二之选”,“价格战”谁都躲不开。马云有句名言: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张伟全感觉恰恰相反:天下没有好做的生意。

10年前不也是这样吗?彼时,淘宝前面还没加上“万能”,困境中的京东刚被今日资本看上,当当网的李国庆都没把刘强东放在眼里,收购了卓越网的亚马逊如日中天,张伟全离开学校去实习,销售步步高电子词典。“每天晃荡在大学校园里,见学生就推销,成交全靠运气。”

在日本留学的周泽辉,还没有到凤凰山电商产业园创业,他在关心父辈的轴承生意,全球金融危机袭来,出口遇阻,产品积压,无可奈何。

在舜井街靠一节柜台起家的三际电子创始人徐桂琴,还在做她的手机代理生意,货品倒手后销售给三四线市场的手机店,利润稳定但却稀薄。国美、苏宁强势扩张,直接对接厂家采购,让这些小店主们生意越来越难干。

“触网”曾是当时的时髦词语。张伟全就是“触网”践行者。他销售步步高电子词典,市场难做,就试着在网上开店,结果尝到了甜头:自己的销售任务,主要靠线上完成。

为多一条腿走路,徐桂琴则在2008年注资1000万元成立三际电子,专门在淘宝商城(天猫前身)销售手机。由于做得比较早,三际电子目前已成为天猫平台最大手机销售商,全网销量仅次于京东。

“苦头”

触网的多了,经销商没了优势

现在人们发现,除阿里和京东,几乎所有诞生在2010年前的电商平台大都失去色彩,往年活跃在济南公交车站广告牌上的唯品会,今年已不见踪迹。

“每年能在网上卖掉240万部手机,销售额40余亿元,去年‘双11’,一天就卖出去10万部。”三际电子运营副总贾朝霞说,只是如今电商已经进入平稳期,每年能有20%-30%的发展,就已经相当不错。

张伟全也有这种感受,2012年,已自主创业的他为扩大经营范围,把网销电子产品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服装领域,一口气拿下了恒源祥、南极人、北极人等40个品牌的网络零售权。只是后来“触网”的增多,不仅传统代理商开始做网店,甚至厂家也涉足。张伟全感觉没有了优势。

他至今还记得那次保暖内衣价格大战,一款产品,进价68元/套,零售价78元/套,张伟全一次进了50万元的货。“谁知后来,厂家之间起了冲突,拿这款产品打起了价格战,零售价只有20元/套。”张伟全说,货卖不动,最后砸手里,给员工发了福利。再后来,他又主销早教产品,依然是价格战,几乎平进平出,主要靠厂家给的返利赚钱,再后来,说好的返利也不给了。

“没有自己的工厂,受制于人,经销商与厂家之间的矛盾纠纷,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赚不了多少钱。”张伟全在思考,这种做经销商靠倒手、扒皮赚钱的日子,还能持续多久?

“下线”

从渠道为王,到拿地建厂

“没有什么事情能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没有任何用户行为能够跳出人性的范畴。”周泽辉说,“渠道为王”的年代,谁掌握了销售渠道,谁就占有主动权,厂家必须围着经销商转。而如今渠道已经打通,任何商家只要拥有物美价廉的产品,就能直接触及消费者,这给了一心想利润最大化的生产企业翻身机会。周泽辉从日本回济南后做跨境电商,生产定制轴承销往海外,硬是把一个亏损的轴承厂“救活了”,利润率远超同行。

张伟全也在思考,如何涉足生产,让自己更有竞争力,他发现济南的力诺特玻是全球最好的特种玻璃制造商,生产的玻璃可以制造饭盒,于是他又联系南方一家日用品企业,在济南周边设立工厂,他也参股,目前这个项目正在运作之中。

国内手工皂知名品牌朵拉朵尚负责人耿传祥认为,电商发展到目前阶段,已不是销售技巧的比拼,而是硬实力的角逐,比如生产能力、产品设计能力等。目前,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都在推出优惠政策,吸引生产型企业入住平台。

济南尚客户外用品公司总经理王东感受到拥有自己工厂的重要性:“目前,我是户外烧烤用品这个小类目的全网销售第一名,针对中高端客户,如果没有自己的工厂,产品很容易同质化,价格就卖不上去。”于是,他建立专业产品设计团队,设计好后请南方工厂加工。为减少物流成本,他已经在齐河拿了几十亩地,准备本地化生产。

统计数据显示,济南区域的生产型电商已从去年底的3万家,飙升至今年9月底的4.1万家。“这是可喜的变化。”耿传祥说。 (首席记者刘彪)

新闻推荐

发挥引领作用 推动产业创新 齐河:“标准化+”激活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张志宁本报通讯员段慧田彬山东坤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各部门服务标准工作流程初稿已完成,正聘请省标准化研究院专...

齐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齐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