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市场的“等活儿”人

山东商报 2018-05-01 01:13 大字

一辆汽车驶来,工人们蜂拥围上,询问“有什么活儿”点击查看原图像王永丽一样从周边城市到济南来打工的人不在少数。济南全福立交桥下,二环西路经六路拐角处等地是外来务工者的聚集地,他们也像王永丽一样,天不亮就起床,乘车来到济南,工作到傍晚再乘车返家。“这里机会多,收入高。”住在济南周边城市农村里的人,一批随着一批到济南打工。文/图记者陈晨

“打工夫妻档”

与王永丽同村的张怀也在济南工作,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了。张怀是由自己的弟弟“领来的”。今年已经62岁的张怀,做了33年的电话线维修工人,“之前经常需要爬电线杆来着。”

2016年张怀得了脑梗,当时他已不再维修电话线,在一个工地干建筑。得病后,医生叮嘱不能干重活,正好当时自己的弟弟在千佛山风景区做园林工作,张怀便跟着过来了。

这一干就是三年。期间张怀曾去大明湖风景区干过一段时间,最近这段时间又重新回到了千佛山。

张怀的短发已有大半灰白,但他称自己不累。“千佛山山顶的冬青树,不少都是我背上去的呢。”说起树木张怀很是自豪,他说山顶附近有棵松树是自己亲手栽下的,尤其是冬天爬到山顶上时,看到其他的树木都枯黄,只有松树还是绿的,张怀就觉得自己栽下的那棵松树最挺拔。

与王永丽同乘一辆车,张怀也得每天凌晨4点多起床。“午饭自备,我吃够煎饼了,最近带的是老婆做的花卷。”张怀笑呵呵地说,其实自己的老婆也得每天往返于泰安和济南,“她也干园林,只不过不在千佛山,所以我们不坐同一辆车,但基本一个时间出发。”

像张怀夫妻一样的“夫妻档”,王永丽说她知道的不在少数。很多夫妻一起乘车来,一起乘车走。还有的一人去这个地方,另一人去另一个地方,不同乘一辆车,但每天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一样的。

“找什么活儿?”

阴天午后,二环西路经六路西北拐角,护栏内外,几百名没找到“活儿”的务工者“密密麻麻”聚集在此。

一辆轿车从辅道慢慢驶过,一个人、两三个人、一群人蜂拥围上。轿车停下,驾驶室的窗户慢慢落下,有人看不到驾驶员的脸,跑去敲副驾驶位置的车窗玻璃。

“找什么活儿?”几种不同的声音都在对着同一个方向问着相同的话。

听到驾驶员想找电工,很多人叹着气离开。只有几个有技在身的人继续围着轿车,和驾驶员“讨价还价”。

成交者跟着雇主离开,其余的人四散,又重新汇集到护栏附近,双手交叉、身体倚靠着护栏,眼睛四处张望,有个看起来像找活儿的人前来,又赶紧围上前去询问是“找什么活儿”。

等了一上午,张琴也没找到合适的活儿。

“天不好的时候,很多户外的活儿就没法干,所以活儿就少。”张琴来自德州市齐河县,今年42岁。穿着一件花上衣,梳着一个马尾辫儿,张琴抿抿嘴说,每天凌晨3点半她得到村头乘汽车,早上5点左右到位于济南市槐荫区二环西路附近的这个“马路市场”。

张琴说,每天凌晨都会有七八辆汽车停在村头,司机都是附近的村民,从这个村接几个人,再到周围的几个村子接人,“有去淄博的,有来济南的。”张琴掰着指头数起来,几乎每个村里大半数的人都外出打工,像这样的马路市场,济南有两三个,淄博有七八个。

“这里机会多,收入也高。”张琴的丈夫很早就到济南来干建筑,此前张琴一直在家照顾老人孩子。如今唯一的儿子外出上学,老人尚能照顾自己,张琴也随着来济南找活儿干,“有啥活儿就干啥活儿,一般都是去工地干。”

“每天起得早,早午饭就在市场附近的快餐店和小摊解决,有时候自己也带点饭。有活儿就去干,运气不好一天也等不到活儿,晚上7点再跟着车回村。”像这样的生活,张琴已经过了三四年。

小团队的包工头

同样来自齐河的于翔估计,二环西路附近的这个“马路市场”,每天会有五六千人来这里等活儿,“其中齐河人得占百分之八十至九十。”

于翔今年30岁,留着寸头,身材微胖,脸色黝黑。在这群等活儿的人中于翔还算年轻,但已经成为了一个“小包工头”。初中毕业后,看到村里很多人到济南打工,于翔也跟着来了济南。

“一开始也是在村头跟着大家一起坐车来。”干了几年后,于翔自己买了一辆车,他当起了司机,载着自己村的和邻村的几名村民到济南来找活儿。

起初于翔一边开车,白天也随着大家一起干活儿,“那样太辛苦了。”于翔说,如今接送人的司机只开车,很少有司机白天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等活儿。

在市场里慢慢结识了一些人,于翔与七八个相熟的人一起组成了一个小团队,“我会在网上找一些活儿,带着大家一起干。”

“承接装车、搬家、砸墙、吊顶子、广告设计、有证电工、外墙保温、要工资、凑工人数的能力……”于翔的名片上密密麻麻印了四五十项业务,他有了固定的客户,没活儿时于翔会像其他人一样到市场来揽活儿,“大包找小包,小包再找工人,大包把工钱给小包,每天工作结束时,小包再把工钱发给工人。”于翔说,根据工种不同,有技术的工人一天可以拿到几百块钱,有人可能只有几十块钱。

也有人遇到过拿不到工钱的情况。“干的活儿雇主不满意,人家不给钱我们也没辙。”李娟和丈夫都从齐河来到济南,两人搭档主要干室内装修的活儿,一个当大工,一个是小工。如今儿子在外地上学,家里老人可以照顾自己,李娟和丈夫干脆在济南租了房子住了下来。

除了齐河人外,还有工人来自泰安、济宁等济南周围的几个城市,当然也有济南本市的人来这里等活儿。李娟说,还有人从河北、东北等地过来,家住得远的,一般就在附近租住了下来。(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新闻推荐

身残志坚 乐观成长,身残志坚 乐观成长

全市首批新时代好少年、齐河特教中心八年级学生吴法辉——

齐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齐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