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改制兴水粮满仓
[摘要]引入社会资本建设管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亩次节约用水量30立方米,小麦、玉米亩产分别增长7%、8%——
□郑军王业婷
齐河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凭借良好农业基础,2015年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唯一“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和管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两年来,该县创新机制,率先探索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管理和运行新模式,亩次节约灌溉用水量30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85。
近日,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到齐河调研后认为,齐河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改革,有成效、有创新,不断总结该试点的经验,能够形成一种能推广、可复制的模式。
引入社会资本PPP模式改善灌溉条件
“以前灌溉农作物采用机井提水、小白龙输配水,水浪费严重;现在采用智能喷灌机,20亩地一天浇完,一亩地一年可节水70立方米。 ”9月20日,家住焦庙镇东李楼村的村民赵传正说。
赵传正所说的“智能喷灌”是齐河实施的5292亩PPP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该县面向全国招商,采用PPP融资模式,引进山东华泰保尔水务农业装备工程有限公司,出资225.07万元建设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卷管绞盘式喷灌机等设施。项目涉及7个村,惠及群众2940人,总投资1012.52万元,其中水源工程全部为省以上投资,设备资金由政府与社会资本方按照4:6的比例投入。
此外,建立信息化系统,对气候、土壤墒情等信息进行采集、发射、接收和处理,节水灌溉实现自动化、信息化,一台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可覆盖200至450亩农田,5292亩农田10天就可灌溉完。
齐河县水务局副局长王国福算了一笔账,以往项目区每亩次灌溉用水量60多立方米,灌溉费用210元,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启动运行后,亩次灌溉用水量30立方米左右,费用为150余元,一年可节约用水34万立方米,为村民节约灌溉费用近30%。
创新“五大机制”保障项目长期、可持续运行
“合作社的农户如果亩次实际灌溉用水量低于亩次毛灌溉定额用水量,按每立方米0.3元进行奖励,获得的奖金用于农户灌溉费用。 ”齐河润丰源合作社理事长郭涛说。
实行节水奖励措施是齐河在项目区创新实施的“五大机制”之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制度的一个侧面。 2015年,齐河在项目区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水权分配、水价形成、政府扶持政策及激励约束、农民用水协会和社会资本参与的合作运营、合作社运行管理主体责任等五大机制,建立了一套农田水利良性运行体制。
齐河建立水权分配制度,将每亩205立方米的初始水权指标确权到户,并颁发水权证。按照用水户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当年执行水价为每立方米0.88元,每5年上浮10%;建立财政灌溉补贴资金、节水奖励机制,以小麦、玉米不同生育期亩次毛灌溉用水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0.85)为标准。此外,他们组织社会资本——华泰保尔和焦庙镇农民用水协会成立润丰源农业灌溉专业合作社,为用水户提供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农业灌溉、征收水费等服务。
经过一年多运行,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后,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提高到0.85,灌溉周期缩短5至10天;小麦、玉米亩产分别增长7%、8%,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5万公斤,年新增综合效益198万元。
规模化种植区推广全省规模最大
“昌润致中和”是一个集农业观光、有机果蔬及农作物良种培育、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项目,2094亩耕地用于粮食作物种植。多年来农田灌溉以井灌为主,水利设施标准化低,用水粗放,效率不高。
经过反复调研,齐河在规模化种植区复制推广引入PPP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引进中灌润茵(北京)节水灌溉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分公司,出资购买智能喷灌设备。
项目建成后,由“昌润致中和”作为责任主体,负责项目的具体运行管理,农场按投资比例每年支付“中灌润茵”一定的收益。同时,齐河建立完善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激励约束、农场运行管理主体责任、社会资本收益保障等相关配套机制。
同时,他们在项目区建设信息化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采集土壤墒情、地下水位等信息。分别使用喷灌、滴灌技术,把农作物所需的肥料、水根据最科学的配方进行灌溉。农场每年节水17.38万立方米,年增加经济效益100余万元。
至此,齐河智能灌溉总面积共7386亩,探索形成了水利改革的基本经验:坚持政府、企业、农民群众三方共赢的原则,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明晰工程产权,探索和创新引入社会资本的工程建管模式,拓宽水利工程投融资渠道,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合力作用,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建管效率和效益,实现节水、省工、增产、增效,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撑。“在农田水利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齐河在全省规模最大。 ”省水利厅农水处副处长宫永波说。
新闻推荐
表白寺镇——
齐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齐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