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创新育人模式打造办学新特色

德州日报 2017-09-07 11:27 大字

□本报记者滕璐本报通讯员王晓阳

核心阅读

改革创新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实干精神则是学校改革发展道路上的不竭动力。近年来,齐河县第三中学以创新为生长点,以真抓实干为动力源泉,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特色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教科研十大示范学校、山东省校本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师发展研修基地等荣誉称号。

以“德育一体化”为导向,打造育人新模式

齐河县第三中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育人新模式。

引入儒家文化的“五伦八德”,打造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学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打造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经过3年的探索实践,学校提炼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6个篇章,分别是入学篇、为学篇、吟诵篇、习礼篇、雅乐篇、离校篇,全方位立体化融入到实际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学校利用每周半天时间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传统文化并进行分享,集体备课,共同研究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方法和节点,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有利于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

德育教育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每天都会安排学生进行“晨读、午诵、暮思”,餐前齐诵感恩词,校内行鞠躬礼,落实“一日常规”。另外,学校还以各个重大节日、纪念日为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知行合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课堂教学为引领,促学校内涵发展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近年来,齐河三中始终聚焦课堂研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模式,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学习考察,更新理念。学校先后组织教师赴北京、济南、昌乐等地参观考察,学习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并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使其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切实转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点带面,推进改革。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从最初的两个试点班开始,如今在全校范围全面推开;学生终端从最初的电子书包到如今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教学资源从最初的网上下载到如今拥有华乐思、爱作业、优教网等多平台全学科的一整套教育资源;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也从仅在课堂上的应用到现在的课前、课上、课后各环节全覆盖。信息化教学改革逐渐推开,真正实现了信息技术促进课堂的高效和学生的深度学习。

典型带动,全面提高。学校成立了专门的“信息技术研究小组”,定期开展信息化教学研讨会,并组织开展教师培训,培养学科带头人,每学期还组织开展信息化教学公开课,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研究学生,体现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心智发育不同,学习能力、学科素养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也要体现这一差异性。为此,学校邀请华乐思教学平台的专家来到学校,了解各年级课堂教学特点和现状。专家与任课教师开展研讨,分析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教学平台的技术改进征求意见,共同打造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在立德树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传统文化的推行使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焕然一新,三中学子知书明礼、谦恭好学的作风成为了学校一张崭新的名片,办学声誉不断提高。

新闻推荐

齐河邀请第三方把脉骨干河道治理

念活“河长制”创新经

齐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齐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