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临沂找到亲人 市救助站集中寻亲行动以大爱促团圆
□临报融媒记者 张庆华 袁文潇
通讯员 胡晓娜 高仁志
1月11日,一个平常的日子,却因为一场认亲会变得不寻常。
当日上午,来自徐州、连云港、德州等地的8个家庭现场认亲,相拥而泣,重拾久违的亲情。失散多年再重逢,万千思念化作幸福的泪水。记者截取其中几个家庭的认亲场景,再现民政救助寻亲的感人画面。
年轻小伙跪迎母亲
“妈,妈……”当葛德江在市救助站见到失散近4年的母亲时,这个年轻人扑通跪倒在地。“4年了,4年了……”葛德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抱住母亲的腿,放声大哭。
母亲万某是聋哑人,看到儿子的一刻,不住地点头,并用自身特殊手语努力向大家表达:这是我儿子!据葛德江介绍,他们母子是安徽合肥人,几年前到临沂打工,2016年“我把母亲弄丢了”,心理压力特别大,经常在梦里梦见母亲回家了。四年来,他从未停止过寻找母亲。1月8日,他接到了市救助站的喜讯,“感谢救助站帮我找到了妈!”说话间,葛德江的手,一直紧紧握着母亲的手。母亲的温暖,他已经4年没有感受到了。
30多年终于找到妈
德州平原县张静姐弟二人的母亲已经走失了30多年。当年,母亲走失时,他们还是四五岁的孩子。而今,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们,见到魂牵梦绕的母亲,难掩心中的激动和幸福。
拉着你的手,再也不松开。张静像个小孩子一样依偎在母亲怀里,不停地问:“妈,你还认识我吗?”这个怀抱,她等了30多年。
由于身体原因,母亲突然见到失散多年的儿女,表情有些默然。但看到衣着整洁的母亲,姐弟俩止不住幸福的泪水,紧紧握着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一遍遍地感谢救助站。用女儿张静的话说,“30多年了,真的没有想到还能找到妈,今天终于有妈了!”
每年春节都给哥哥留着饺子
当李超看到哥哥时,平时性格刚毅的他泪水不停地流。
李超是徐州沛县人。哥哥李某小时候高烧吃药留下了后遗症,曾走丢过几次,但都找了回来。10年前,哥哥在回家的途中不慎走失。这让李超备感自责,“哥哥身体不好,照顾他是我的责任”。多年来,找哥哥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他们通过刊登寻人启事、贴小广告等各种方式寻亲,却一直没有哥哥的音讯。尤其是每年过年吃饺子的时候,年迈的母亲总是掉眼泪念叨哥哥,让他心疼不已。
看着哥哥,李超和一同前来认亲的两个叔叔激动不已:“这个年,终于一家团圆了!”
救助寻亲 爱促团圆
漫漫寻亲路,今朝得团圆。8个家庭的久别重逢,感人又温馨。亲人团聚的背后,是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亲情救助”的生动写照,此次集体认亲会是市救助站救助寻亲的一次具体体现。
市救助站负责临沂市区范围内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在市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亲情救助 共创和谐”的工作宗旨扎实做好各项救助服务工作,切实保障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权益。2019年度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039人次,其中街面劝导救助1128人次,发放救助物资10万余元。站内救助911人次,购票自返的受助人员为183人次,单位亲属村(居)委会接领196人次,救助管理机构护送311人次。
在提供临时救助服务的基础上,救助站把为受助人员寻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探索寻亲工作新方式、新途径,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微博发布受助人员信息,采取传统问询法、“互联网+寻亲”、联合公安部门等多措并举帮助智障失能的受助人员早日回家。
2019年10月,市救助站决定对387名长期联系不到亲人的受助人员开展一次深入细致的寻亲行动。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经过救助站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陆续为53名受助人员查找到户籍信息,成功为他们找到了亲人。其中,因寻亲故事感人,2019年12月初,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公益寻亲节目《等着我》栏目组邀请临沂救助站带着受助人员赵雨梅、孙小莉到中央电视台参加节目录制,节目将在近期播出。
“让每位受助人员与家人团聚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与受助人员相处时间久了,他们就成了我们的亲人,送走他们还真是有点舍不得。”救助站工作人员说。
认亲会结束后,救助站工作人员还一一向受助人员家属嘱托受助人员的吃药情况和平时照料注意事项,并赠送了药品。
1月11日午后,带着满满的感动、不尽的感谢,8名受助人员和自己的亲人踏上了回家的幸福路。
下一步,市救助站将继续紧紧围绕“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扎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服务工作。同时,继续将寻亲工作作为救助工作的首要任务,采取多种寻亲方法,提升寻亲成功率,推动新时代民政救助工作新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德州1月9日讯(记者王金刚)随着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和居民生活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也随之骤增,停车难,消防通道...
平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