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镇以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为基础,整合土地资源、放大村庄特色,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党建根基牢了乡村发展快了

德州日报 2019-06-27 09:07 大字

□本报记者袁芳本报通讯员郑致民

盛夏时节,平原县张华镇皮张村麦收结束。“我们村党支部流转了364亩耕地,和运河种业合作,进行小麦育种,麦种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1元的价格再卖给运河种业。夏收这一季,我们比种植普通小麦增收4万元,村民除了土地租金外,还可以享受二次分红。 ”6月19日,皮张村党支部书记王立云介绍。

近年来,张华镇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引领带动作用,带领各村立足实际,找准发展路子,打好农民致富、集体增收仗,激发出村庄发展新活力。

党建引领短板变发展“跳板”

张华镇有46个自然村,5.3万亩耕地,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便利,是传统的农业乡镇。“一方面我们地力肥沃,适合发展农业;另一方面,我们受水源地保护掣肘,不能发展工业项目。因此,我们在全镇全面推广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将优质耕地资源集中起来,变短板为发展‘跳板’。 ”镇党委书记李好云说。

地处张华镇西南角的皮张村先行先试。2017年,皮张村党支部书记王立云带领党支部领创办土地合作社。同时,在镇党委政府牵线搭桥下,该村合作社与运河种业有限公司成功对接,发展订单种植;与凤鸣农业科技服务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协议,订单种植糯玉米;与旺祥奶牛合作社对接,将秸秆等农田废弃物生产成青储饲料。通过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对接农业龙头企业,皮张村集体收入实现零的突破,年收入达万元以上。

皮张村的成功实践为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快速发展指引了方向。截至目前,张华镇已建成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21家,入社土地万余亩。

特色建设村庄特点变文化亮点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张华镇坚持科学规划与群众意愿有机结合,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有机结合,根据各村特色,带动乡村发展。

盆吴村因制盆、制罐的传统技艺而闻名。该村投资120万元,打造盆吴特色文化,建设了党建长廊、陶吧体验馆、淘乐儿童主题公园等景观点,改造建设休闲文化广场3处、环湖公园1处,形成街巷院路塘墙完美融合。

在特色村庄建设基础上,盆吴村引入投资400万元,建成太阳能蓄能温室大棚生产区,大棚采用太阳能蓄能、智能自控等农业新技术,种植葡萄、西红柿等果蔬。建立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投资50万元,建设高标准拱棚两处,蔬菜交易市场1处,为产业发展、集体增收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整个项目流转土地700余亩,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4家,形成太阳能蓄能温室大棚蔬菜、樱桃、黄桃等特色产业区3处。

以盆吴村为试点,张华镇充分发掘历史文化、弘扬红色经典,打造出了梨园最美古村落、盆吴陶吧体验、黄庄红色教育等一批精品村庄,带动了村庄环境全面提升。

整合土地实现“颜值”收入双提升

如今,行走在张华镇,一幅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全面展现。“我们结合实际,在村庄道路两侧种植观赏树木为行道树,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成为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镇长王洋介绍。

李申村的行道树是苹果,北白村的行道树则是整齐划一的国槐、海棠。去年,北白村成立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整合土地1496.2亩,种植金银花、丹参300余亩,实现整村流转。今年年初,北白村整合村内闲散宅基地100余亩,发展经济林种植。“我们一边利用集体资金整理闲散宅基地,一边用闲散宅基地发展经济林种植,促进集体经济增收。 ”北白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国说。

同时,北白村以街美、景美、效益丰为目标,采取“三位一体”种植模式,让街道靓起来,栽种海棠800余株,国槐200余株,种植甜叶菊、牡丹、芍药等药用花卉1万余株,形成果树花一体的“五彩街道”;提升利用效率,把闲置土地用起来,在整治坑塘、闲散宅基、复垦地块种植订单芍药60余亩,既增添了美感、又提升效益;打造特色围村林,在村子四周种植杨树1200余株,让村边绿起来。

通过探索绿化、美化、经济化的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北白村实现了“颜值”和村集体收入双提升,村集体经济年可增收10余万元。

新闻推荐

发展订单农业,引进先进技术 腰站镇,三百“新农人”引领振兴路

农村大众报平原讯(记者张婷通讯员姚向阳)在平原县腰站镇,有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为乡村振兴带来...

平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