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派第三轮驻平原县第一书记工作组建强党支部凝聚成员合力,把扶贫任务落实落细,赢得群众信赖 村民写联名信恳请他们留驻

德州日报 2019-03-26 09:26 大字

“贾生珍书记驻村以来,协调部门,跑资金、为群众找致富门路,村容、村貌、村风有了巨大改善。贾书记要走了,我们十分不舍,恳请领导留他继续驻村。 ”3月15日,平原县前曹镇金庄村党支部书记金清智向记者展示了一封联名信,信的最后,是摁有红手印的50余名村民代表的签名。贾生珍来自山东高速集团德州管理处,也是市派第三轮驻平原县第一书记工作组的成员。得知他任期将满,村民联名给平原县委组织部写请愿书,希望他留任。

2017年3月,工作组19名第一书记来到平原县前曹镇、恩城镇的18个省定贫困村,狠抓党建,下足绣花功夫开展帮扶工作。 2年任期将满,走访第一书记任职的村庄,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村民的不舍、干部的留恋。

平原县委书记王洪霞说:“第一书记担着责任、领着任务来驻村,围绕抓党建、促脱贫,人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52户贫困户、1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 ”

抱团攻坚,共享资源最大限度放大帮扶效应

来自市政协的范希红是市派第三轮驻平原县第一书记工作组的“领头雁”,身为工作组临时党支部书记,她强烈感受到建强支部、抱团扶贫、携手攻坚的强大力量。她说:“人心齐,泰山移。两年来,第一书记不是个人孤军奋战,而是借助共享式扶贫模式,实现团队协同作战,最终实现1+1>2的扶贫成效。 ”

19名第一书记,来自市政协、市委组织部、市文联、市侨联、市物价局等18个单位,如何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形成攻坚合力?临时党支部发挥了重要作用。范希红说:“成立之初,在制定《临时党支部工作制度》《“六个必须”工作要求》等‘硬约束’的同时,我们发挥个人专长,设立了组织委员、生活委员、纪检委员等,形成党支部运行的基本框架。此后,不间断地组织开展集体学习、外出交流、互访学习等活动。大家迅速形成组织观念,抱团开展工作,复杂问题一起解决、优质资源大家共享,最大限度放大了帮扶效应。 ”

市侨联派驻前曹镇吴家庙村第一书记孙玉兰,协调澳大利亚魏基成慈善总会,向镇村听障人士发放助听器,给镇村70岁以上老人捐赠冬衣……一名第一书记的好资源、好项目,共享给其他第一书记,让更多老百姓受益。而在工作组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比先进找不足,学典型鼓干劲。抱团攻坚中,工作组的比学赶超氛围日益深厚。每两个月,工作组都会出一期列明各个单位帮扶详情的简报,寄给派出单位分管负责人。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大家也明确了“赶”的目标、“超”的方向,形成第一书记跟第一书记比,一村跟一村比的好风气。

聚焦关切,顺应期盼全力办实事、解难题、谋发展

驻村伊始,第一书记从走访了解情况入手,通过实地调查逐渐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方向。

金庄村是个只有70户、202人的小村,村里的孩子求学、老人就医,须到5公里外的王凤楼镇。两年前,贾生珍刚到这里时,村里仅有的一条主路还是“断头路”,村民要求修路的愿望迫切。贾生珍协调山东高速集团德州管理处支持,投入25万元为村里修了柏油路,让村路和王凤楼镇、前曹镇的公路接上了头。金庄村地势低洼,逢雨必涝。贾生珍又协调各方资源,投入34.8万元,修了地下排水沟,没让村民掏一分钱,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

前曹镇郑村庄创立了可推广的党支部领创办股份合作社模式,这与市委组织部派驻该村第一书记相洋的努力密不可分。相洋多次带领村党支部外出学习土地规模经营的经验,跑部门咨询,与村“两委”成员连续十几天熬夜,制定出平原首部“领创办合作社章程”,获村民全票通过。最终全村适合规模经营的近1400亩土地都入了合作社,每亩土地年均纯收入达1300元。党支部主导、老百姓分红、村集体增收的土地规模经营模式迅速在全县推开。

关注村庄发展,关心村民冷暖。两年来,第一书记共开展爱心帮扶活动120余次,惠及贫困群众5000余人。协调落实各类帮扶资金1800余万元,全面完成贫困村“五通十有”建设内容。

党建强基,文化铸魂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扶贫不是简单送钱送物,为给村庄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第一书记在抓党建、强班子、带队伍和文化扶贫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市水文局派驻恩城镇胡庄村第一书记马世亮入村之初,该村“两委”班子缺乏号召力,干群关系紧张。为配齐配强班子,马世亮与村民代表广泛征求意见,经镇党委批准,很快选好“带头人”、组成新班子,当年的换届中,班子成员得到正式任命。帮扶工作中,马世亮有意识地把村“两委”班子推到前台,班子的威信、工作能力不断提升。

两年间,19名第一书记共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450余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30余项。发展党员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8名。

乡村振兴,文化铸魂。前曹镇杨柳寺村始建于明朝,有着400余年历史。市政协派驻该村第一书记杨志刚牵头为该村编纂了村志。他还协调资金60万元把村里的废弃小学改建成民俗文化大院,院内建有乡村文化大舞台、民俗馆、家风馆、图书馆。不仅服务本村村民,文化大院也是十里八乡老百姓的“乡村文化中心”。

文化扶贫凝聚起村民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精气神,恩城镇闵庄村党支部书记王爱军深有体会。他说:“市文联派驻我们村的第一书记杜霞,为村里捐书、建文化活动场所,联系演出资源。大家伙的心渐渐热起来,把劲儿都用在发展生产上,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提高近500元。 ”

平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守学说:“扶贫工作千头万绪,第一书记围绕‘人’这一关键因素,抓党建、育民风,‘人心’扶起来了,村干部、村民同心同向战贫困、谋发展,脱贫摘帽自然水到渠成,也提高了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

□本报记者邓静本报通讯员张娜曹伟姚向阳

新闻推荐

溢佳农业技术有限公司 蔬菜直销香港

□本报记者彭彦花3月19日,记者在位于平原县坊子乡前亭子村的山东溢佳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看到,20个无土西红柿、西葫芦种植大...

平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