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夫妻平原种田 科学方法冲击传统观念,一季小麦让村民心服口服

农村大众报 2019-03-22 14:32 大字

何石宝(左一)与同事检查小麦生长状况。3月14日,平原县桃园街道一处麦田里,西南大学农学硕士何石宝正在指导田间管理员用喷灌机浇地。“用喷灌机一次能灌溉500亩耕地。地里还有很多树、电线杆等阻隔的地方,我们租了40多台卷盘式喷灌机作业。”何石宝说。

今年,平原县鲁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了桃园街道13000亩地,划分为三个“千亩农场”,由3名农学毕业生担任农场主。何石宝和妻子许幸分别管理两个“千亩农场”。

1990年出生的何石宝是湖南人,3名农场主中,他的资格最老,公司去年的第一个“千亩农场”就是他在管理。“之前在别的农业企业工作过,相比较来说,山东发展机遇更多,而且除了工资还有市、县级研究生补助,收入比原来要高。”何石宝说。

高校走出来的硕士能不能种好地,桃园街道吴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建平一开始是打问号的。去年,鲁望集团选了5种小麦在吴家庄试种,作为田间管理员,全程参与播种施肥的赵建平心里不踏实:麦种播得晚、播得少,苗太稀了,麦收这季产量得下降,得让其他村看笑话。

对于赵建平的疑问,何石宝是这样解释的:播种时间是根据地温确定的;种苗密度高不一定高产,种苗的密度要与旋耕深度、播种深度统筹考虑。

最终麦收的结果,让老赵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服气了,5000多亩地亩均增产近200斤。”赵建平说。

跟着何石宝的脚步,去年年底,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的妻子许幸也来到了平原县种田,管理7000亩地。

虽是夫妻,两口子在种地理念上有时也会产生分歧。何石宝的3000亩地没有田垄,因为便于机械化作业。而许幸的7000亩地则有整整齐齐的田垄,便于田间管理员管理。“都有自己的道理,谁也说不过谁,到收获的时候看效益吧。”何石宝说,他们经常上演这样的技术“交流”。

像何石宝夫妻一样,鲁望农业还有一对高学历夫妻。杨春雷和妻子卜璐璐都是云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杨春雷负责管理3000亩的土地,卜璐璐在平原鲁望研究中心工作,负责设计农场布局、项目申报以及涉农政策研究等等。这两对夫妻,既是同事,又是好友,还是人才公寓的邻居。

“回老家,亲戚问干什么工作,我就介绍自己是种地的,他们不理解,读了这么多年书还是种地。我想说的是,农业现在也是一个有技术的行业。”卜璐璐说。

鲁望农业设立了机械管理部、植保部、成本管理部、田间管理部、销售部、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七个部门。农业板块是鲁望集团唯一允许夫妻在一起工作的部门。“乡村工作条件艰苦,公司特别照顾农业板块人才,鼓励更多的博士、硕士扎根乡村。”平原县鲁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孔繁涛说。

分析去年种植的经验,鲁望农业提出了“千亩农场”的概念,准备再招聘50对专业人才。“千亩农场就是种1000亩地、养10000头猪,由两口子来经营,经过预测,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孔繁涛说,“通过这样的方式,再加上子女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下乡从事农业。”

新闻推荐

德州市级领导同志沉到基层抓落实

本报讯(记者王贺)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全市“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精神,日前,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市级领导同志...

平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