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坊子乡“邀乡贤回乡”号召,转让汽修厂返乡创业 吴丰光养殖黑斑蛙探富路

德州日报 2018-12-01 10:01 大字

□本报记者彭彦花 本报通讯员曹宇

11月19日,平原县坊子乡前坊子村光大水产养殖公司总经理吴丰光指着手机到账信息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养殖的黑斑蛙被湖南一企业一次性收购,收入52万元。我准备通过养殖黑斑蛙带动周围的农户致富。”

发现商机返乡创业

42岁的吴丰光曾有过8年的军旅生涯,退伍后在济南创办了精工汽车修理厂,带着5名员工,年营业额在80万元左右。他介绍,走上黑斑蛙养殖纯属偶然,一次宴请客户时,客户点了份黑斑蛙,可结账时这道菜的价格贵得让吴丰光咋舌不已,他当时想,养黑斑蛙一定很赚钱。

后来,吴丰光与安徽、湖北多地的战友交流,得知黑斑蛙因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被定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而现今黑斑蛙在华北地区的数量却呈明显下降趋势,开展养殖利于维持物种的生存和持续性发展,无论是从群众需求、市场前景还是从生态保护角度来看,养殖黑斑蛙兼顾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7年11月,吴丰光经过再三斟酌,响应平原县委、县政府“邀请乡贤回乡创业”的号召,放弃经营10余年的汽车修理厂,回到家乡,投资50余万元成立光大水产养殖公司,公司占地面积24亩。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

“转入一个新的行业,尤其是养殖业,缺乏技术成为我当时面临的最大难关。”吴丰光说。

吴丰光的养殖公司选址是村里的一处荒洼地,妻子留在家里带人修葺水池、仓库、围墙,安装天网等基础设施,购买饲料等必备物资,他则辗转安徽、湖北、湖南、江苏等地,到黑斑蛙养殖集中地区进行考察学习,期间累计交纳了5万多元的学费。但跨行所带来的困难不是朝夕之间便可解决的,他也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弥补这一不足。他坚持每天大量阅读专业书籍、定期赴外地参加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本领。

今年3月份,吴丰光花费5万元引入100万尾黑斑蛙种苗。黑斑蛙从卵块到成品蛙需要6个月左右,除自然淘汰外,这期间还要预防蛇、鸟、黄鼠狼偷食黑斑蛙,同时还要定时排水、 1天2次投放专用饲料,用有益菌调和水质等等,对养殖人员的精力、心态和体力都有着极大挑战性。

吴丰光说:“创业失败的大有人在,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要有恒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经过几个月悉心照料, 100万尾黑斑蛙种约有20%左右成活,在同行业来说,这已经算是较高成活率。

当年见效坚定信心

“探索生态养殖,是我的梦想。我们在池塘边缘种植黄瓜、豆角等蔬菜给蛙庶荫,蛙的粪便给蔬菜施肥,形成生态循环。”吴丰光的这一妙招不仅使养殖场夏秋两季有了吃不完的菜,还增收3000多元菜款。

9月,湖南一家企业找到吴丰光,按照26元1斤的价格,一次性收购了2万斤黑斑蛙。“明年我们准备增大蔬菜种植规模,继续打造生态养殖、种植项目。”如今,留种的黑斑蛙已经进入冬眠,谈及下一步计划,吴丰光认为,虽然养殖场目前已经步入正轨,还是应该继续提升技术,重点学习如何发展生态农业。引导周围的父老乡亲也参与进来,并将自身所学分享给他们,带动当地村民致富。“8年的部队生活培养了吴丰光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10余年的社会打拼练就了其过硬的商业素养,在吴丰光身上,有着作为一名党员的格局和胸怀、一名老兵的责任和担当、一名创业者的眼界与智慧。”坊子乡党委书记王志说。

新闻推荐

河道风光秀丽 两岸道路畅通 平原:河长制工作聚焦生态治水

本报讯(记者王贺通讯员吴卫)“河道宽了,河水清了,两岸的路也修好了,配合河道治理,在我们村还修了一个公园。”11月19日,平原县前...

平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