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闲散地治理增收又添景

德州日报 2017-12-14 09:21 大字

[摘要] 张华镇将涝洼地变成高产田,将危旧房屋拆除种植果树,把坑塘建成乡村小景观——

□本报记者袁芳本报通讯员郑致民

平原县张华镇是农业大镇,土地资源利用充分,村庄边角闲散地不成规模,利用较难。今年,张华镇结合实际,依靠“修修补补、积沙成堆”,开展闲散地整治工作,改善了村容村貌,为集体增收注入了新活力。

填土造田,涝洼地变良田

“原来这里是片荒地,两层,下面是坑,常年水洼或泥沼,上面地势低又坑洼不平,种什么作物收成都不好,也没人愿意种,分给谁都不愿意要。 ”11月30日,张华镇李当村村干部李成峰介绍起村东头一块麦田的历史。“我们村土地利用率很高,就是沟头地沿都被村民种上瓜果,要实现集体收入再增加,就要从小处着手。今年,我们动用机械对这片低洼处进行二次开挖,开挖的土方就地将上层坑洼地垫高垫平。 ”张华镇李当村村干部庞玉廷说。就这样,原来的水洼变成了“排涝池”,原来的涝洼地变成了和其他土地一样的高产田,增加集体土地2.4亩,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440元。下一步,李当村还将把“排涝池”再深挖成养鱼塘,进行开发利用,再增加收益。

“我们镇每个村都有一些这样的低效用地,李当村‘两委\’用心经营每一寸土地,变废为宝,其他村可以借鉴。 ”张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侯长鸿说。

拆危植绿,打造果树种植特色村

危旧房屋、残垣断壁、荒废坑塘……这些与美丽乡村格格不入,张华镇拆危破旧、进行坑塘治理,并根据各村特点发展起特色果树种植,改变村庄面貌,增加村集体收入。

近日,记者走进李申村,一路走一路看,街道干净整洁,路边是一排排苹果树,道路的尽头是一个街心花园,花园一侧是干净整洁的办公场所,墙壁上粉刷着积极向上的主题标语。“今年,我们全村一盘棋,拆除破旧房屋4处,清理原有老化树木400棵,新建街心花园1处,种植苹果树600株。 3年后,我们就是一个满村飘香、果树成行的特色村。 ”李申村党支部书记吴登才说。

今年,张华镇在40多个村庄进行了破危拆旧和林果种植,把拆除后的废弃宅基、整理后的街道两侧都种上各类果树,3年后可获得收益,这些果树被村民称作“绿色银行”。

整治村貌,坑塘建成乡村小景

“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集体有了钱,才可以给村民干更多的事。 ”张华镇中心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淑义说。

中心社区盆吴村立足本村实际,积极筹集资金20多万元,挖坑塘、修道路、建花池,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中央的“百姓大舞台”格外醒目,每天都有许多村民到这里休闲娱乐,是村里人员最集中的“大广场”。“原来我们村的街道低洼不平,两边都是杂乱无章的树木,今年这么整治,村民都特别高兴,赞叹村里‘大变样了\’,村民认可、支持,我们受点累也值了。 ”盆吴村党支部书记王爱民说。

黄庄的坑塘综合治理,配套建设水景、慢行道、休闲公园、文化连廊,形成了有水、有树,具有浓厚农家韵味的乡村小景,还有小张村的栅栏小院、大崔村的景观沟等,美丽乡村的景点化,在发挥集体作用的同时,也为壮大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与美丽乡村相结合,与集体增收相融合,全镇今年拆除破旧房屋157处,腾空土地120余亩,进行低洼地改造7处,新增标准农田200余亩,种植经济林木10余种,1.6万株,进一步拓展村级资源利用渠道,盘活村级低效闲置资源,实现集体、群众双增收。

新闻推荐

有一双善察隐患的“火眼金睛”

平原县安监局安全生产监察大队副大队长翟长华,一丝不苟排查隐患,筑牢安全生产屏障,人们称赞他——

平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