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鹅老杜”改行记
[摘要] 为还村民一个好环境,平原县开发区杜楼村杜传刚将养鹅场改成蘑菇大棚,并获得良好收益——
12月1日一大早,平原县开发区杜楼村65岁的杜传刚按时来到家对面的大棚,用砖砌成的大棚里早已“鹅去棚空”,取而代之的是整齐摆放的食用菌柱,朵朵如云般的蘑菇冒出菌包。棚外,另一处大棚也已经建成,养起蘑菇,绽放出寒冷冬季的一抹生机。
说起弃鹅养菌以来的变化,杜传刚十分感慨:“几个月以来,我可算摸到养蘑菇的门道了,上星期我刚刚卖出了300元的蘑菇。能挣钱,咱心里这块大石头也就落地了。 ”
杜传刚在平原县及周边很出名,他7年前开始养鹅,规模大收入高,被人们叫做“养鹅老杜”,但今年夏天,由于他养鹅气味大、噪声多,被周围群众举报了。
今年6月,平原县开展环保整治,对养殖业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老杜的养鹅场划到了禁养区,当时,开发区的干部就来找老杜做工作,劝他关了养鹅场。眼看赖以谋生的养鹅场要被关停,老杜急得团团转。
此时,平原县开发区相关负责人经过市场调研发现养蘑菇是个好出路,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处于上升趋势,于是带着调研报告来到老杜家,说明情况后,老杜觉得心里敞亮多了。
老杜之难折射着环保之困。自禁养区划定以来,养殖户的生计问题就凸显出来。“要想两全其美,只能另起炉灶,养鹅不行就养蘑菇。万事开头难,只要转型能够顺利入门,以后的路就好走了。 ”平原县开发区负责人徐桂元说。
从8月开始,平原县开发区的干部就带老杜走出去,到张华镇食用菌大户董长春处学习技术,在王打卦镇赵庄村购买菌种。“该菌种是平原最好的菌种,菌棒成熟,稍加管理就能长出来,产量多,味道好,营养价值高,对老杜这种‘半路\’转型的养殖户再好不过。 ”开发区干部刘晓虎表示。
学习回来后,老杜随即把鹅全部卖掉,在养鹅场原地建起了大棚,并把以前鹅棚改成仓库,在忐忑不安中走上了新路。“养蘑菇,咱是门外汉。学了人家的技术并不代表你能养得好。这次我不能一上来就把规模弄大,这样才不会吃大亏。 ”老杜说。
不久问题还是出现了。一天清晨,老杜发现放在大棚的蘑菇坏死了,他赶紧去请技术人员指导,发现是因为塑料布盖得太紧,导致蘑菇因缺氧捂死了。老杜立刻把塑料布架了上去。吃一堑长一智,老杜对栽培蘑菇的门道越摸越透。
从“养鹅老杜”转型“蘑菇老杜”,杜传刚获得感满满:“蘑菇长得快,播种一次可采收三四批。一两天割一回,半个月就能卖,市场价大约4元一斤,我的这一棚大概能卖到1500元左右。而且养殖蘑菇成本不高,收入也稳当,更重要的是顺应了当前的环保政策,干得下去。以前我顶着臭味累死累活地养鹅,7个月才有收益,不仅成本高,还闹得左邻右舍对我有意见,实在是得不偿失。 ”
帮扶只“扶上马”不行,“送一程”很有必要。老杜收获时,开发区的干部们便由“指导员”变身“推销员”,到处联系单位、企业食堂购买老杜的蘑菇。“老杜的蘑菇价格公道,现场摘现场卖,绝无注水,卖出去是不难的。”刘晓虎说,“今年,鹅饲料价格上涨,而鹅蛋的价格却在下降,养鹅户普遍亏钱。老杜转得太及时了。 ”
新闻推荐
“我们己监督全县15家医疗卫生单位统一安装了符合环保标准的医疗污水处理设施,并定期对各单位的医疗污水排放进行专项检查……”9月25日,平原县检察院民行科收到了第20号检察建议办理回复函。9月初...
平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