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棚改,让我生活现代化

德州日报 2017-08-14 08:41 大字

老年人念旧,对于68岁的我来说,尤为如此。每天早晨,把父亲传下来的老挂钟和自己在平房置办的八仙桌用鸡毛掸子掸好、将搬进新楼房后买的洗衣机等家电全部擦一遍,成了我的主要工作。看着宽敞明亮的三居室,我时常心里乐开了花,要不是党的好政策,咱这辈子都住不上电梯小洋房。

告别蜗居,搬进大房子,是全家多年的梦想。 1986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我凭着勤劳能干,攒了1万元钱,建起了属于自己的3间瓦房,带着媳妇从爷爷奶奶的三间半土坯房搬了出来,那时我们一家人幸福得冒泡。 1998年,我又攒钱给儿子盖了座宅子。

没几年,儿子结婚、孙女出生。2009年,儿子就有卖房、到县城买楼房的念头。那时儿媳妇时常抱怨,平房里冬天没暖气,夏天蚊蝇多,洗澡还得用大缸晒水……可是那时农村一座宅院只能卖到六七万元,县城一套楼房少说也得20万元。那时儿子在联通公司月薪不过1000多元,儿媳就靠着地里那点收成过活,即便卖了宅子,14万元的差价也不是小数。儿媳妇念叨归念叨,在现实面前,也只能打消买楼房的念头。

没想到,2014年5月,北任村被列入平原县棚户区改造计划,按照当时的政策,安置楼就在北任村原址建设,正房按照1:1.1换楼房,偏房和院子有现金补偿。这样一算,我和儿子的两套平房可以换两套110平方米的楼房。这个喜讯,让一家人高兴得一宿没睡。

虽说棚改实现了北任村平房换新楼、不配套换大配套、小产权换大产权、劣环境换新环境,但即将上楼的我们高兴之余却也有顾虑:楼房质量如何保证?楼房公摊面积有多少?上了楼要交物业费,咱能承受得了吗?

不久后,县里出台的好政策,让我们心里踏实了。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委托监理单位进行全程质量监督,并对监督结果进行公示,工地上进的砖质量怎么样,进的钢筋粗细,村民们心里都有数。 2016年1月,通过抓阄,我和儿子分得了一个6楼、一个11楼,经过实地测量,新房实用面积110平方米,电梯井没有占用公摊。同时,县财政拿出资金补贴,物业费享受每平方米0.35元的优惠价。

小区的配套设施也是一流的,全县第一处社区篮球场、双层地下车库、高标准休闲广场、绿地率达到45%以上、步行100米就是小学和幼儿园,让村民们有住进花园洋房的感觉。

我当时也赶了回时髦,拿出全部补偿款,购置了新家具、新电器,赶在2016年春节前,搬进了新楼过新年。

那是我家过得最舒服的一个春节,坐电梯15秒就能到11楼,全自动洗衣机手不沾水就把衣服洗好了,冲水马桶方便又干净,集中供暖让室内温暖如春,就连儿媳妇洗菜做饭都用上了热水。 7岁的小孙子在三室两厅的新房里撒欢,儿子高兴地买了两盆杜鹃花迎接新春。一家人都幸福满满,打心眼里感谢党的好政策。

住上楼房后,日子也变得现代化。老伴许金珍利用空闲时间发展个人爱好,参加了村里的文艺表演队,每天下午都到社区小广场排练。我则开始专心研究任氏族谱。儿媳在县城商贸区开了家鞋店,生意挺红火。

新闻推荐

举办农民书法大赛传承优良家风

前曹镇——

平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