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资3.8万元修桥铺路,资助30名贫困学子,宁津县闫沙市场柴胡店批发部经理王汝堂 修路助学为乡梓 公益路上不停歇

德州日报 2018-11-02 10:19 大字

□本报记者尹晓燕

“王大哥为人实在,有副热心肠,谁家遇到困难,他都出手相帮。 ”“王经理做过不少好事,人品没得说,在他家进货放心。 ”10月30日,走进宁津县闫沙市场,一提起柴胡店批发部经理王汝堂,大伙儿都竖起大拇指。

今年56岁的王汝堂,是柴胡店镇王知庄村人。他烧过砖、收过废品,后来与妻子一起经营百货批发生意,靠着不辞辛苦的实在劲儿,挣了一些钱,首先想到的就是回报社会。出资3.8万元帮老家修桥铺路,资助30名贫困学生……这些年,他的善举赢得了乡邻的称赞。

王汝堂自小家境贫寒,姐弟5人,很多时候都是饥一顿饱一顿。他的两个姐姐早早辍学,挣工分来为父母分忧,两个哥哥也只读到了初中,年龄最小的王汝堂最幸运,靠着父母和哥哥姐姐们,一直读到了高中,但后来家里实在拿不出学费,王汝堂只好辍学。

进入社会的王汝堂,当过小工,帮人提水泥桶,在砖窑里烧过砖。这种打工生活,不仅挣不了多少钱,还特别累,王汝堂决定自己单干。他选择收废品,每天和纸箱子、酒瓶子打交道。同样是收废品,王汝堂不怕苦,别人嫌脏不要的,他收;别人嫌挣不着钱的,他要;别人怕累不干的,他干。就这样,凭着这股劲儿,王汝堂慢慢挣到了钱,家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后来,他又干起了批发生意,因为勤劳和诚实守信,生意越做越好。

有了一定积蓄的王汝堂,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回报家乡。平时回老家,发现进村经过的桥年久失修,村子的主路也坑洼不平,村民出门不便。他主动找到村委会提议修桥铺路的事,又到镇政府争取支持。在他的努力下,修桥铺路提上了日程,但是钱从哪里来,成了难题。王汝堂当即掏出3.8万元,然后又联系县交通局进行铺设。 2005年8月,在县交通局、镇政府等多方支持下,村里1公里多的进村主路铺起来了,桥也维修好了。“王汝堂给家乡做了一件大好事。 ”村党支部书记张书贞介绍,之后两年,因为一些村民家庭困难,缴纳不上黄河水费,他拿出了3万多元帮忙缴齐了费用。村里人一提起王汝堂,就称赞他善良、不忘本。

王汝堂帮助的不只是家乡父老,还有贫困学子。 2008年,他专门组织了一场公益捐助,拿出了近2万元钱,资助了30名中小学贫困学生,后来一直资助到他们上大学。王汝堂了解到身边有些困难的留守儿童,平时就买些米面油、文具等送到孩子家中,帮他们改善生活。

谈起这些善举,王汝堂说,助人为乐更像是一种动力,让生活充满了正能量,以后还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把好事继续做下去。

新闻推荐

宁津 分层分类抓好警示教育

本报讯(记者张晓航通讯员李宪亮)“从收了一个红包开始,慢慢堕入深渊,这案例戳到了我们的痛处。我们一定要提高自我约束能力,筑...

宁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