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不流转也能实现规模化经营

农村大众报 2018-04-11 17:21 大字

  农村大众报宁津讯 (记者孙成民 张天银 通讯员孙久生)3月21日下午,宁津县保店镇13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坐在镇党政办公楼的会议室里,讨论着一件事儿。参加他们讨论的,还有镇党委书记李荣兴。参加座谈会的村党支部书记们最关心的,是他们村能否像陶庄村一样,成立土地股份经营合作社,让全村土地在不流转的情况下,实现规模化经营(详见本报2016年9月14日报道)。  这些村党支部书记现在能很认真地探讨这一问题,和他们1月10日在陶庄村看到、听到的有很大关系。1月10日这天,陶庄村召开土地股份经营合作社分红大会,全镇87个村的村党支部书记齐聚到分红大会现场。“那个场面真没得说,一边坐着我们村参加分红的村民,一边坐着其他86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陶庄村党支部书记宋成彬说。  分红大会上,宋成彬说明了他们村土地股份经营合作社种植一季玉米的收入情况:除去种子、化肥、农药和人工费用,每亩玉米纯收入528元。按照签订的分红协议,村民入社的土地每亩可分红407元。“因为是头一季,为了让村民高兴,更为了增强村民入社的信心,我们实际每亩分红500元。"  宋成彬说,参加分红大会的一些村支书不相信他们去年每亩玉米能纯收入528元。“去年秋季价格那么低,你们能收入这么多钱?"分完红后,有几个村支书找到宋成彬,这样问他。宋成彬让会计宋成槐拿出这季玉米的成本和收入明细账,让有疑问的村支书自己去看。“因为是大面积种植,能用大型机械,一亩地耕、种、收分别比农民自己种能省10元钱;化肥因为是成车地拉,当然也要便宜,一亩地又能省10元。"宋成彬说。  宋成彬介绍,他们去年秋季的玉米纯收入应该更高。“玉米棒子收下来了,可没地方晾晒,脱下的玉米粒也没地方烘干,价格再低也只能卖掉。"他说,明知道玉米价格后期不会像刚下地时那么低,不卖实在没办法。  现在陶庄村入社的426亩土地上,种的全是为一家知名种子企业育的小麦良种。“产量比普通小麦高,收购价比市场每斤高一毛钱。"宋成彬说,春季有些旱,合作社正在抓紧给麦田浇水,“小麦长势很好,只要后期不遭遇大风大雨,出现大面积倒伏,丰收没问题。"   

◎新闻延伸  宋成彬的精打细算

宋成彬说,地里有活时,他天不亮就起来,把地里的活在心里过一遍:该干什么,用多少人。“耕种收和化肥、农药,省下的每分钱都是利润。派几个人下地干活,都要精打细算,既不能耽误了农时,也不能窝了工。"  宋成彬说,原来在生产队时,队长只管领着种和收,不大细算成本和收入账;社员每天下地干活,在意的是一天挣几个工分,不太在意干多少活、庄稼长得怎么样。现在他们的合作社必须算好经济账,保证社员拿到更多的分红。  因为要算经济账,宋成彬正在打算种些菜,养牛或羊。秋季收下来的玉米秸秆,青贮了可以喂牛羊,增加些收入。“先少喂些,慢慢扩大。"他说。

李荣兴的稳扎稳打

陶庄村在村干部的引领下走土地股份合作经营试点,镇党委书记李荣兴投入了太多心力。  “但土地问题关乎每家每户的农民,一定要慎重。"李荣兴说,土地通过流转的方式,实现规模化经营,是条路子。但流转费用,在当地每年需要先支付,是笔不小的开支。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就不用提前支付土地费用,实行的是收获后分红,这便解决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前期资金不足的问题。为了帮助各村成立土地股份经营合作社,保店镇出台政策:每入社1亩地,给予合作社100元的低息贷款支持,贷款可使用3至5年。“入社500亩地,便有5万元的启动资金。大宗农资可以先赊着,这笔钱基本可以够种植一季农作物的运转费用了。"李荣兴说。  在推广陶庄村的做法时,李荣兴说,“镇党委、政府很慎重,成熟一个村,推广一个村。我们这里,一般村四五百人、六七百亩地,规模相对较小,便于操作。有一二千亩耕地的大村,可以先部分搞试点,村民从中看到益处,再推开。"  对于是否愿意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李荣兴把各村的村民分为三类。一类是老年人,很多不能种地了,即便仍在种着,也勉为其难,他们愿意入股;一类是外出打工的人,他们中很多人不愿再种那几亩地了;第三类是没外出打工、种地较多的人,他们中有些还想继续种地。“抓住前两类人,先让他们入股入社,事情就好办了。"他说,“一定要坚持自愿原则,一定要稳扎稳打。"

新闻推荐

闭关!打造德州检察“蛟龙突击队”

今年春节,一部名为《红海行动》的大片燃爆全国,票房已破33亿,影片不仅以真实的故事、真枪实弹的场面、真拼命真热血的演绎点燃了新时代人们对国家“强起来”的高度认同感和自豪感,也为广大观者揭秘了...

宁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