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宁津:不让一所学校在发展中掉队

德州日报 2017-11-11 09:36 大字

[摘要]城乡学校交流互动,薄弱校与优质校结对成长,美丽校园建设与教育均衡发展齐头并进——

11月6日,走进宁津县柴胡店镇中学,记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公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风景秀丽。更让人称奇的是,这是一所没有垃圾箱的学校。从柴胡店镇中学的变化中,整个宁津县为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做出的努力可见一斑。

近年来,宁津县中小学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该县教育局局长杨建华看来,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一心、不畏艰难、扎实苦干的结果,该县创新模式,推行“433”工作法,创建美丽校园,确保城乡孩子均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创新模式统一推进为全县学校树“标杆”

“学校被县里定为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学校,我们倍感荣幸的同时又深感压力巨大。”宁津县第一实验中学校长郭立新说,全校师生一起行动起来,合理分工,加班加点,积极推进美丽校园建设,尤其在细微之处见真功。学校8万余册图书,每本都要盖3个章;教室要使用不刺眼的荧光灯,为了避免灯管晃动,用PV管代替过去的铁链来固定……为了真正做好每一个细节,郭立新和全校教职工经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很多人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这些付出很值得,为全县美丽校园创建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宁津县第一实验中学迅速成为宁津县美丽校园建设的样板学校之一,得益于其丝毫不打折地践行县教育局提出的“433”工作法。据杨建华介绍,“433”工作法即做到思想先行、规划先行、绿色先行、文化先行“四个先行”,遵循实事求是、百花齐放、勤俭节约“三个原则”,达到动起来、用起来、亮起来“三个目的”。为此,宁津县教育局制定了《中小学美丽校园实施方案》,从8个方面42个角度对建设美丽校园做出了规定。

2016年初,宁津县从中学、学区小学、教学点等不同层面选取了3所学校作为迎验工作示范校,为全县各学校树标立典。“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又及时确立了第二批、第三批试点学校,进而全面铺开。 ”杨建华说,通过近两年的推进,该县的迎验工作和美丽校园建设实现齐头并进发展。

助力名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养

高永玲是宁津县第四实验中学历史教研组组长,在“互联网+”的形势下,为实现“随时、随地、随意”的新型学习方式,高永玲加入了县教育局教研所所长方华组织的微课程研究团队,开始开发历史微课程,制作的系列微课精美实用,独具特色,被人民教育出版社济南教辅研发中心聘为特邀讲师。 2016年,高永玲获德州市初中教学成果一等奖,并成为德州市首届名师培养候选人。“时代发展瞬息万变,教师更应与时俱进,我们利用多种举措加强名师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养。 ”杨建华表示,近3年,宁津县新招聘中小学教师762人,为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坚持实施城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今年以来组织城乡教师交流66人次,既发挥了城区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宁津县还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自2016年以来,先后组织广大教育干部120余人次赴烟台、无锡、温州等教育发达地区跟岗学习,今年暑假期间组织青年骨干教师100人赴北京培训学习,组织13名宁津学校的德州名师人选赴东北师大培训。

全面开花,不舍一校推进校园高标准建设

化牛李村是宁津县相衙镇的一个省定贫困村,位于该村的化牛李小学原来办学条件非常简陋,教室都是用了几十年的平房,操场为红砖铺设,体育设施缺乏。

近两年,借着教育均衡发展的契机,化牛李小学建起了教学楼,占地面积达到5455平方米,新建科学教室、音乐教室等专用教室以及体育器材室、多功能教室等,增设了各种体育设备,校园里种上了花草树木。化牛李小学校长李兰忠欣慰地说:“放了学,孩子们都不愿早早离去,玩够了才想走。 ”

位于宁津县大柳镇李架子村的李架子希望小学,实际上是一个农村教学点,一、二年级连同幼儿园,总共50多个学生,老校舍是20年前在社会爱心人士帮扶下修建的,办学条件艰苦。去年,学校列入“全面改薄”工程,新建了平房校舍,还配备了电子白板、多媒体等先进的教育设备,硬化了校园路面,美化了环境,增添了体育设施。“学校焕然一新,走在校园里心情特别好。 ”52岁的老教师刘秀山笑着说。“我们坚持全面开花,不舍一校,每所学校、教学点都按照高标准建设,不让一所学校在发展中掉队。 ”杨建华告诉记者,如今,宁津县各学校交流互动日益频繁,城乡学校结对成长、共同提高,让所有孩子共享优质教育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新闻推荐

温情执行化干戈

宁津法院——

宁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津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