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泉州 佛山唐山……谁是都市圈最强“二把手”?
图片来源:摄图网
城市的排行一直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无论是研究机构,专家学者还是广大网友们,从某个角度对城市做个排名似乎已成为一种“潮流”。不过看多了城市的各项排行,难免会产生一种视觉疲劳:似乎每个排行榜上,霸榜的总是几张熟悉的面孔——北上广深包揽前四,成渝津、南武杭也都是前十名的常客。
其实这恰恰符合都市圈发展的特征,无论是经济、人口,还是产业、创新,都在都市圈区域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态势。而随着我国进入都市圈经济时代,这种趋势还在持续。
但是这一次,我们打算从不一样的角度来看都市圈,找一找谁才是都市圈最强“二把手”——在本文中,我们把都市圈覆盖地市中,除核心城市以外2019年GDP总量最高的城市,称为各自都市圈的“二把手”。
WHY | 为什么要看“二把手”?
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主要目标是“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
也就是说,都市圈的发展不能只靠核心城市的“一家独大”。
核心城市固然重要,但是要做到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核心城市周边的节点城市在未来需要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而众多节点城市之中,同样需要一个“先锋”和“模范”,而都市圈的“二把手”,则是作为“先锋”和“模范”的上佳选择。
因此,观察都市圈“二把手”的发展,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评估都市圈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
WHO | 都有哪些“二把手”?
在我们关注的30个都市圈中,海口、重庆两个都市圈的覆盖范围不包含其他地级市,不在本文分析的范围内。针对其他28个都市圈,我们按照上文中的定义,用2019年GDP筛选出了各自的“二把手”,如图所示。数据来源:统计公报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城市同时成为两个都市圈的“二把手”时,我们会比较两个都市圈的“三把手”,选出其中GDP更高的城市:例如杭州和宁波的“二把手”都是绍兴,但比较第三名,杭州都市圈的嘉兴优于宁波都市圈的舟山,于是我们用嘉兴递补成为杭州都市圈的“二把手”。同理,廊坊递补保定成为了北京都市圈的“二把手”。
我们以2000亿元作为分界线,将“二把手”们做了个分割,与我们对都市圈发展阶段的分类(下图)进行对比可以发现,2000亿元以下的“二把手”们,多数属于培育型和高潜型中排名相对靠后的都市圈。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它们距离成为都市圈独当一面的“二把手”还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本文的实际研究对象,是上述二把手中,GDP总量在2000亿以上的19位“二把手”们。HOW | “二把手”们发展的如何?
ROUND 1 经济与发展
经济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重要的因素,除去用于筛选二把手城市的GDP指标,我们分别选取了可支配收入、企业数量和空间扩张进行比较,试图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衡量这些“二把手”城市们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明显,苏州=2.4德州数据来源:统计公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居民的财富水平、消费能力等。从这项指标来看,长三角地区占据绝对优势,苏州、绍兴、嘉兴三地均超过6万元,珠三角次之,佛山、东莞均在55000以上,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42359元)。
企业数量:“世界第一工业城市”&“世界工厂”名不虚传数据来源:淘数科技
我们用在营企业数量与近三年新成立企业数量来衡量每个城市在产业、创新等方面的现状与趋势,从某种角度上反映出城市在生产、经营方面的状态与活力。从结果上看,此前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城市”的苏州和“世界工厂”东莞优势明显:苏州在营企业超过75万家,东莞超过60万家;近三年成立企业数量上,东莞和苏州分别以33万和31万排名前两位。
空间扩张速度:黄冈十年扩了两倍
2020年9月15日,自然资源部向社会发布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盖数据,包括耕地、林地、水体、人造地表等多个地表覆盖类型。
我们对19个都市圈“二把手”城市2010-2020期间的人造地表(由人工建造活动形成的地表,包括城镇等各类居民地、工矿、交通设施等)覆盖面积变化进行了统计,并计算了相应的扩张面积及扩张率,结果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GlobalLand30(2010及2020数据)
从数据上看,在过去的十年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各个都市圈“二把手”城市均处于快速扩张阶段,苏州、保定、唐山的扩张面积处于前列。扩张率上,黄冈、九江、德阳、扬州和佛山的增量均超过了100%,表明各自在城市建设方面成果显著。
ROUND 2 人口
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评价一座城市的发展,人口必定是逃不开的话题,常住人口与增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发展的现状与吸引力——近年来各个城市(除北京、上海)频繁放宽户籍政策、出台抢人政策的状况,也表明各地都意识到了人才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分别从常住人口增量、城镇化率及年龄结构来分析各个城市的人口现状。
人口增量:佛山+廊坊=3年100万数据来源:统计公报(保定三年人口增量受雄安新区规划调整影响;咸阳三年人口增量受西咸新区规划调整影响)
截至2019年末,苏州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稳居第一,保定受雄安新区规划影响,统计口径的人口有所减少但仍居第二,泉州、东莞、佛山也都超过了800万人。但从城区人口来说,东莞以685.03万人(2018年)排名第一,也是19个都市圈“二把手”城市中唯一的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
而珠三角中另一位“二把手”城市佛山则是在人口增量上表现出了绝对的优势,近三年常住人口增长近70万,近一年增长超过25万,遥遥领先于其他“二把手”城市。
如果说佛山的人口增长受益于珠三角和广州都市圈的高速发展与人才引进政策,那么廊坊则是更多的受益于北京都市圈的人口外溢:廊坊市近三年常住人口增长超过30万,近一年增长8.39万,均在“二把手”城市中排名第二。
城镇化率:珠三角>长三角>其他地区数据来源:统计公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如今快速城镇化的高峰已经过去,各城市也正处在不同的城镇化发展阶段,城镇化率就是最直观的体现。
在“二把手”城市中,珠三角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佛山、东莞城镇化率均超过90%;长三角次之,苏州、绍兴、嘉兴、扬州的城镇化率也都超过了65%;泉州、烟台、唐山、莆田和廊坊的城镇化率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0.6%)。
年龄结构:珠三角最年轻数据来源:高德地图
我们用高德大数据对各城市的居住人群年龄分布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珠三角地区,19-34岁的年轻人占比最高,其中东莞占比更是超过30%。这表明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不仅人口吸引力强劲,在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上同样更胜一筹。而老龄化相对严重的长三角地区,排名则相对靠后。
ROUND 3 与核心城市的比较
回到本文的初衷,我们希望通过分析“二把手”们的发展现状来评估都市圈整体的发展水平,而与核心城市间的联系与落差,正是对“二把手”们在都市圈一体化趋势下发展潜力的重要体现。
GDP落差:廊坊不足1/10数据来源:统计公报
从结果上看,多数都市圈“二把手”城市的GDP与核心城市GDP比值在30%-60%之间。
泉州是其中的另类,也是唯一GDP高于核心城市的“二把手”,比厦门高出近4000亿。工业城市是泉州的标签,这也反映在三产结构上,2019年泉州三次产业比例为2.2:58.9:38.9(作为对比,厦门为0.4∶41.6∶58.0)。
而在其他一些核心指标如人均GDP(泉州11.41万VS厦门14.27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泉州4.96万VS厦门5.90万)上,泉州距离厦门仍有一定差距,但随着厦漳泉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泉州在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上的优势必将为厦门都市圈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廊坊则是另一个极端,与核心城市的GDP比值不足10%,也是19个城市中最低的一个。这个现象是好是坏?后面我们单独来做分析。
二手房房价落差:廊坊再夺魁数据来源:安居客(2020.9)
房价也是区域价值的一种体现。通过比较房价落差可以发现,核心城市的房价对“二把手”城市的房价影响比较显著(如图),核心城市均价在2万以上的都市圈,“二把手”城市的均价都在一万以上,其中不乏唐山、扬州、莆田等二三线城市,房价却超过了长沙这样的新一线城市。
不得不再次提到廊坊,在这项指标的落差上依然排在第一名。事实上,廊坊本身的房价并不低,13000+的二手房均价甚至超过了长沙、西安、南昌等多个核心城市,考虑到环京地区的政策压力,能有如此数字属实不易。
造成巨大落差的主要原因还是核心城市北京的高房价。由此带来的生活成本和压力驱动着居民的外迁,都市圈的辐射和外溢作用也就开始体现,以廊坊为代表的都市圈周边城市,就成为了承接的核心城市外溢的最主要区域。
无独有偶,深圳是近几年房价增长最迅速的城市之一,而相应地,东莞如今17000+的房价,相比2015年9月的8775元(数据来自安居客),也接近涨了一倍。人口流动:北上广深通勤忙
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反映着城市联系的紧密程度,我们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分析了19个“二把手”城市与各自核心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情况。我们计算了一个月期间在每对城市之间往来的人次,并选择了工作日平均人流量作为城市之间的联系度,结果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智慧足迹
结果显示,苏州与上海之间的联系最为密切,其次是廊坊-北京、佛山-广州、东莞-深圳——这项排名里,又见熟悉的北上广深。
由于我们选择的是工作日的人流量,显然通勤人群在此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这表明在领先型都市圈中,周边地区与核心城市间的通勤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并遥遥领先于其他都市圈。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高能型都市圈的“二把手”与核心城市之间的联系度并没有想象中的紧密,例如扬州-南京、洛阳-郑州等,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这些“二把手”城市,其实并不是与核心城市联系最紧密的城市,例如从城市间的人流量上看,南京与镇江、郑州与开封的联系更为紧密。
如何与核心城市之间更好的协同发展,也许是这些“二把手”城市需要探索的一个问题。
WHERE | 哪些“二把手”的未来最有希望?
我们从多个维度对都市圈的“二把手”城市进行了评估,尽管其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值得深入探讨,但篇幅所限,只做了初步的分析。
不过这些二把手的发展前景,却是已经从这些指标中,体现出了一些端倪。
苏州
以苏州为例,有着“中国最强地级市”和刚刚加冕的“世界第一工业城市”两项重磅头衔,它的地位已经无需多言。作为上海都市圈的“二把手”,苏州不仅在GDP上遥遥领先于其他“二把手”,在人口、收入、企业数量甚至是扩张面积等指标上,同样高居榜首,是名副其实的“优等生”。
不过苏州的发展同样存在短板——对外资企业的过度依赖。随着近年来三星等部分大型外企的退场,苏州的经济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在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等多重影响下,苏州在2020年第一季度GDP增速为-8.3%,相比于同期省会南京的亮眼表现(1.6%),苏州的转型自救,也显得刻不容缓。
佛山&东莞
正如广深对“中国第三城”的持续竞争,珠三角两个“二把手”佛山与东莞,对“广东第三城”的竞争也持续了多年。
2019年,佛山加入GDP的“万亿俱乐部”(10751亿),东莞也以9482.5亿的成绩站到了门口,只差临门一脚。佛山坐拥碧桂园、美的两个世界500强企业,东莞则聚集了华为、OPPO、VIVO三大国产手机巨头的总部或制造基地。
相比其他二把手城市,它们在三个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人口增量及质量:佛山近三年人口增长远超其他“二把手”城市,而东莞的人口增量也排在第三位;此外,二者的年轻人占比同样领先其他城市,这表明它们近年来的人口吸引力,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十分突出;
——城镇化率:两城的城镇化率均远超其他“二把手”城市。事实上,整个珠三角的城镇化在全国都是走的最早和最迅速的,产生的效果也是巨大的(2019年珠三角已有深圳、佛山、东莞、珠海四个城市的城镇化率超过90%),而高质量的城镇化也将带来更强的辐射带动能力;
——与核心城市的联系度:广佛同城、深莞一体的发展趋势日益显著,根据高德地图的数据,珠三角地区空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在全国名列前茅,以2019年11月8日为例,跨城指数前四位分别是东莞-深圳、深圳-东莞、佛山-广州、广州-佛山。与核心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使得它们更容易接收核心城市的辐射带来的发展红利。
廊坊
同样作为领先型都市圈的“二把手”城市,相比上面三个新一线城市,廊坊在经济体量上似乎并不在一个层面上——在与核心城市的GDP落差、二手房均价落差两项指标上,廊坊均排名“二把手”城市第一位。
这种落差固然有政策带来的影响(如环京地区严格的限购),但更多反映出的,是北京都市圈空间布局不合理、城镇体系不完善、节点城市发育不足的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正是内外圈层的巨大落差,使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世界级都市圈建设的背景下,廊坊的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数据也在证明这一点:近三年廊坊市常住人口增长超30万,排在“二把手”城市的第二位,超过了东莞、苏州;从2016年到2019年,第三产业占比由48.6%大幅提升至60%、城镇化率由56.8%提升至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633元提升至43912元——廊坊,正在逐渐兑现它的潜力。
当然,其他“二把手”城市绝非乏善可陈,例如“低调的福建首富”泉州、“世界钢铁第一城”唐山等,限于篇幅,在此也不作详细介绍。
END | 结语
在都市圈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协同发展已然成为趋势。核心城市的功能疏解、产业转移,“二把手”城市必定是首选的承接地,如何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中找准定位,更好地接收来自核心城市辐射的红利,是每个“二把手”城市都要解决的问题。
以苏州为代表的“二把手”们已经走在了前面,而以廊坊为代表的“二把手”们则在奋起直追,未来的都市圈“二把手”们,也必将大有可为。
以下文章来源于大七环 ,作者都博士
原标题:《苏州泉州,佛山唐山……谁是都市圈最强“二把手”?》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德州市立医院口腔科 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守护口腔健康 打造行业标杆
随着人们口腔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德州市立医院口腔科顺势而为,以临床需求为引领,通过调整结构、完善学科、强化管理...
德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