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失传的老手艺 铣锭杆

农村大众报 2020-08-10 16:09 大字

纺线、织布,线穗子、花棉布,20世纪六七十年代响彻村巷的“嗡嗡”纺线声、“咔咔”织布声,如今很难听到了。自然,和纺车、织布机相关的老手艺人也很少见了。但在德州市陵城区糜镇,68岁的田兆恩老艺人,仍然每天和老伴带着工具,在乡村集市坚守着铣锭杆的行当(右图)。

锭杆是纺车的主要工具,过去家家户户纺线织布,铣锭杆是当时最火的行业之一。如今,干这行的艺人很少见了。

笔者见到田兆恩老人,是在糜镇大集上。他正在自己的工作台——铣床上忙碌着。只见他将一块半成品的木料固定在铣床上,右手持弓,左手持铲刀,手拉弓弦,木屑纷飞之间,木料在他的手中逐渐变细,呈现出两头尖、中间粗的形状。就像变魔术一样,几分钟的时间,一根锭杆的成品(右图左压片)就完成了。在一旁观看的几位老人连连点头称赞,很多年轻人好奇地用手机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老手艺。

田兆恩停下手中的活计,向笔者介绍锭杆的作用以及工艺流程。他介绍,锭杆是早先人们纺线、织布必不可少的工具。这门手艺三代相传,是从田兆恩爷爷那辈儿开始传下来的。锭杆要用上好的槐木为原料。“过去每集能卖上300多根,早上来了一直到日头偏西,还有等着要锭杆儿的。那个时候一根锭杆卖2毛钱,一集能收入七八十块,当时生产队一天的工分才值2毛钱。可是如今,尽管一根能卖到5块钱,只是偶尔的还有上了岁数的老人前来买锭杆。”田兆恩只好将此作为副业,平常在家做些菜板、马扎、桌子、凳子,还有擀面杖、蒜锤子带到集上来卖。

不过,田兆恩仍然很喜欢这个古老的手艺。谈起铣锭杆,他眼睛充满了激动的神采。他说,每一根锭杆都要经过原木分解、文火烤直、铣制等诸多环节,手上的功夫最为关键。“这门手艺传了三代,由于工序烦琐复杂,现在需求又少,怕是很难传承下去了。”老人一脸惋惜。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陈启忠

新闻推荐

工行德州分行 发布“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品牌体系

7月22日,记者从工行德州分行获悉,日前,工商银行在京发布“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品牌体系。该品牌体系包括“贴心工行、...

德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