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流得繁荣来

德州日报 2019-05-13 09:06 大字

德州,“枕卫河为城”,“控王齐之肩背,为河朔之咽喉”,是一座因粮仓而建的军事重镇。漕粮转运、军粮囤积不仅带动了粮食贸易的繁荣,而且对德州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明清时代,德州仓成为运河沿岸的四大名仓。

当年的运河上,“舳舻首尾相衔,密次若鳞甲”。年递运南粮一度达600万石。永乐年间,德州已是“四方百货,倍于往时”。运河两岸商贾云集,舟车如鳞,产品堆积如山,进入全国33个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之列。

工商业的迅猛发展,促使明廷重新定位了德州,从军事重镇逐步演化为商业名城。在德州增设行政管理机构,从城市的规划到工商业户的经营,制定一系列管理办法。

明代专业运军队伍达12万人,漕船上万艘。为了提高运军运粮积极性,政府允许运军携带一定的私人物品在水次仓驻地交易,每艘船平均携带“土宜”150石。大量民船和商船在德州停留贸易,使德州百业兴旺,其中最大宗的是粮食贸易,每年交易量往往在上百万石。德州市场通过运河转运返销的商品还有棉花、杂货、草编品、烟草、药材等,从而使德州经济伴随着漕运繁荣了200多年。

漕运带来了人流、物流、财贸流,消费行业迅速发展。店铺集中在顺成街、米市街、西关街、小锅市、北厂,以及河西刘智庙。几乎家家户户打锅饼、烙麻酱火烧,或烧羊肉,到处摆摊售卖。德州最著名的杂货店为德和号和德大号,经营纸类、江米、红白糖等与运河有关的商品,并随运河的畅通持续了200多年。德州的农产品,如棉花、小麦、芝麻、玉米等,畅销外地,“颇属繁盛”。

据德州方志记载:永乐九年(1411),统治者“招集四方商旅分城而治”,对德州城进行集中规划:南关为民市,为大市。小西关为军市,为小市。马角市南为马市,北为羊市,东为米市和柴市,西为锅市和绸缎市。中心角以北为旧线市,南门外以西为新线市。小西关军市的货物都是由南关运过去的,所以市名前边用“小”字进行区别,后来因为每岁冬天要从北厂运粮,所以小西关又有了北市之名。

乾隆时期,德州城内共有粮食市场十几处,经营粮食的店铺多达百余家,每年粮食交易量在五六百万石,是全国数得着的粮食市场。

新闻推荐

德州市区3000余路灯接受“体检”

本报讯(记者石秀秀)为确保路灯设施的安全运行,防止汛期因路灯电缆绝缘性能降低造成触电事故发生,近期,德州市市政设施管理处组...

德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