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发展 消除经济薄弱村 德州经开区袁桥镇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启示

德州日报 2019-04-30 09:44 大字

□梁伟索磊

去年底,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袁桥镇40村抱团项目进行了首次分红,分红总金额为2000万元,村均达到50万元,其中最多的村达到122万元,最少的村也有5万元,一举消除了27个经济薄弱村和空壳村,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得到空前增强。

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开区党工委始终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不断谋求新突破。随着德州市城市东进步伐加快,袁桥镇绝大部分村被划入城市规划区范围,40个村的土地不同程度被征占。土地征占加速了村庄改造和百姓搬迁上楼进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但失去土地这一关键要素,也成为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各村通过征地获得了数目较大的占地补偿款,但是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匮乏。 2016年底,40个有项目占地的村中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3万元的有27个,其中空壳村有18个,分别占到67.5%和45%。

从2015年开始,经开区党工委以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建设为契机,以各村用集体土地补偿款入股的形式,在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方面进行破题探索。 2017年,经开区管委会与以各村集体为股东的德州中元科技创新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元公司)签订共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项目合作协议,40个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项目全面启动。具体操作模式上,由中元公司统筹使用各村占地补偿款投资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经开区管委会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组建专业运营团队,负责园区运营管理。管委会每年按照经审计部门最终审定的总投资额为基础,在协议期限内区分基础设施和装饰装修投资,分别给予中元公司5%或15%的折旧补贴,中元公司按年度对各股东即各村进行分红。

抓好顶层设计,加强思路创新和资源统筹力度。将40个村“绑”在一起抱团发展,必须依靠上级党委政府的统筹推动。新的发展模式下如何规范运作,没有直接可以借鉴的现成经验,要求决策者必须因地制宜,以“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精神,敢于创造性突破,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强村之路。鼓励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市场化运营”模式,引入专业人才团队,发挥最大社会效益。

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在项目运作之初,40个村的大部分群众甚至少数党员干部都要求将土地款尽快平分到人,即使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反对的声音也时有发生。正是各村党支部班子摆正了自身定位,从发展为了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的角度出发,耐心细致做群众工作才使得项目顺利运行成功。有的村先后召开多次党员或群众代表会议,为群众讲政策、比利弊。有的村带领党员群众代表到部分集体经济壮大村实地观摩学习,让大家真正认识到集体资产得到可持续增值,百姓生活才能越过越好。由此可见,干部要率先掌握政策,党员要率先执行决策,以建立信任为基础,以教育感化为主要手段,真正做到解民之所忧,办民之所需。新颁布的支部工作条例明确:党支部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上级党委政府帮助定下发展思路,如何贯彻执行特别是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是考验支部敢担当、抓落实能力的试金石。

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乡村各项事业振兴。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更关键的是如何引导让“富起来”的村“强起来”“美起来”,让“富起来”的百姓“幸福起来”。党建要成为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镇党委适时开展的“支部办实事、党员办好事”活动就是一次积极引导。要让支部将工作精力集中在改善村居人居环境、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级精神文明建设等实事方面。要在党员的带动下,让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最终惠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者单位:经开区党工委组织人事部)

新闻推荐

5G改变生活 创新引领未来

本报讯(记者李艺通讯员周永兴)4月23日,德州市举办第四期青年德商论坛。本期论坛由共青团德州市委、中国移动德州分公司主办,...

德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