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镇张耀龙村通过长远规划、创新治理、真抓实干,让村庄变美、村民变富、村风变和谐 贫困村实现“三变”

德州日报 2019-04-30 09:45 大字

□本报记者彭彦花本报通讯员王安毅王跃华

“在家门口打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还不耽误接送孩子。这得感谢村里招商引资建了工厂。 ”4月24日,陵城区滋镇张耀龙村村民王海兰说。

近年来,张耀龙村在村两委带领下,长远规划、分步推进,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思路,实现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生态环境和乡风民风齐头并进。

乡村工厂助村强民富

张耀龙村有村民1942人,土地3800亩。 2012年之前,村民的收入只能依靠种地,而村集体每年仅有千余元的房屋出租费入账,是个贫困村。

2013年,村两委开会决定,收回被村民私自占用的土地200亩,划分种植、养殖、鱼塘、产业项目4个区。 100亩种植区用于建设家庭农场,30亩盐碱地用于发展养殖;把坑塘地扩展成40亩水面,用于养鱼养藕。项目区30亩,通过镇政府协调,招商引资建设了渔网加工厂、柳编厂、手套加工厂等,创造近千个就业岗位。这些项目建成后,该村有300名村民在本村的工厂、农场打工,有50多人在自家代加工。去年,4个区域租金收入15万元。

2017年,村里成立耀颜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提供农资产品团购、农业技术咨询、农机使用等服务,该村一下子涌现出7个种粮、养殖大户,张自来流转土地160亩种植小麦玉米,年收入在11.2万元左右;吕广才养牛80头,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村民也享受抱团发展带来的经济收益。

表彰先进树文明乡风

“考上大学时,村里给我办了欢送会,乡亲们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就读的张耀龙村村民张煜昕在电话里告诉记者。该村每年都给升入大学、应征入伍的青年举办欢送会,给他们发放奖金、纪念品,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热心奉献、报效祖国。

这些只是该村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一个缩影。张耀龙村每年举办“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给予这些家庭精神、物质奖励。

乡风文明建设让村民和睦、村风和谐,也增强了村民的集体荣誉感和感恩回馈社会的意识。今年,陵城区建立“文明新风公益基金”,专项用于扶残、敬老、帮困、助学、表彰先进、倡树新风等系列社会公益活动,张耀龙村村民踊跃捐款,半天时间捐款6万多元。其中村民张志显捐款2万元,曾经是贫困户的张美玲和张俊玲姐妹俩在外打工实现脱贫,她们听说后主动回村捐了3000元。

凝心聚力促美丽乡村建设

“如今的张耀龙村村美民富,这是党建强村、经济兴村、治理美村的结果,也是历任村干部摒除私心、一心为公的结果。”滋镇党委书记孟广芬介绍。

早在1972年,张耀龙村就开始推行村内建设整体规划,要求村民不能乱搭乱建,村内规划出生活区、生产区、公墓区等。从那以后,无论谁当选村党支部书记,都按照最初的规划设计有序进行建设。

村里统一划定了宅基,村民建设房屋整整齐齐,村路笔直畅通。 2017年,村里进行殡葬改革,十分顺利,很快就建成了一处规划整齐的公墓。公墓占地约4000平方米,墓碑排列整齐、坟墓区域大小一致。

几十年来,村两委班子成员在修路、挖排水沟、垃圾清运等村庄建设工作中,以身作则,无私付出。他们争取上级政府支持,成立张耀龙小学,让村里孩子念小学不出村;每逢大雨,村干部必出门查看,看村中有无积水、村内房屋有无危情。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踏实肯干的村两委干部,张耀龙村先后荣获市四德工程示范点、陵城区发展经济先进农村党支部等20多项荣誉,连续12年被镇政府评为优秀村党支部。

新闻推荐

患者性命相托 我必全力以赴 记省十佳科主任、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赵青

□本报记者石少军本报通讯员李梦娇“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善。”这是德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赵青...

德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