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被留恋的“围城”?

济南日报 2019-03-05 11:32 大字

近日,各地老年大学纷纷迎来春季招生报名。与往年一样,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哈尔滨老年人大学部分热门课程“秒光”;德州市老年大学门前排起的“长龙”中,有人凌晨4点就过来排队……热火朝天的报名现场,很多老年人独自前来报名,但也不乏子女陪同父母前来,甚至还有高龄老人替有事无法前来的退休子女跑腿。

如何缓解供需不平衡,让“一座难求”现象不再上演?如何进一步提升水平,让高质量的教育浸润老人心灵?如何进行更有效管理,为老年人学习打开便利之门?

本期主持:曹雅欣点评嘉宾:

知乎 每日人物

搜狐 彬叔趣谈

大河报 赵志疆

新民晚报

常州市天宁区老年大学校长 吴伯瑜

德州市老年大学副校长 李志祥

大洋网 谭敏

东南网 吴云青委托人:郑女士方 式:读者来电话 题: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人生时期。鼓励和发展老有所学,这样的公益性事业还存在哪些掣肘?

不只是爱学习他们更怕寂寞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养老观念也在发生转变,不少老年人不再单纯满足于“老有所养”,而是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通过老年教育,不仅可以满足被陪伴的需要,也能再次挖掘自己的价值,“学习是最好的养老”。

■知乎

每日人物

我妈退休后,给自己安排的第一件事,就是上老年大学。从职业女性退到居家大妈,我曾一度担心她一时半会儿适应不过来。后来我才发现,自己想多了。自从她上了老年大学,忙得不行,根本没精力管我的事儿。所以,怕爸妈唠叨你吗?送他们去老年大学吧。我妈上的是音乐班。无论刮风下雨,她都提着水杯和资料袋,按时打卡,从不早退、逃课。

以前,我觉得人年纪大了,就是不断走向衰老的过程。或许他们一天天在变老,但真的就衰吗?我反倒觉得,衰的是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爱动,死宅,佛系。跟我妈聊天,会发现,他们上老年大学,为的不光是学门技能,更多是为了安放他们无穷的精力。

■搜狐

彬叔趣谈

我们知道中国的老年人有2.4亿,和印尼全国人口差不多。许多老年人退下来后,孩子又不在身边,有的老人无所事事,感觉被社会边缘化,心里有情绪而无处发泄。而老年大学开办各种琴棋书画、舞蹈、唱歌、太极拳、文化再教育等课程,让老人们能选择到自己喜爱的课程,也能选择到年轻时就想学习的某项课程。让全国千万老年人通过学习,充实了原来他们的空虚生活,结交了很多老年朋友。

老年大学给全社会的老年人提供了一种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以学习为基础,实现自我进步、高级娱乐、拓展社交等目的,提高老年人的成就感和尊严感,强化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有些人或许就不那么容易陷入“养生圈套”。有人无法入学有人不想毕业

据媒体报道,六年前,某老年大学开办合唱班,65个学额分成两个班,按教学计划,学制为一年,但六年过去了,半数以上的学员为“留级生”。在“一座难求”的“围城”内,多的是不愿毕业的老同志们。

■大河报 赵志疆

尽管以“大学”为名,老年大学与普通大学还是有较大差别的,其中不仅体现在课程设置上,更体现在学历文凭上。对老年人来说,兼具学习与社交功能的老年大学,无疑是满足精神赡养需求的绝佳选择。因此,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另一面是一些老年大学的学生迟迟不肯“毕业”。揆诸报端,常年流连于老年大学的老年人并非少数,郑州一位九旬老人已经上了28年老年大学,从建校开始持续至今,决心做一个“永不毕业”的学生。

老年大学普遍收费不高,鲜明的公益性是老年大学备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从扩大老年人“入学率”的角度打量,老年大学应该设置一定的毕业年限,但从实际操作层面却很难付诸实践,一方面是因为能够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场所还太少,另一方面是因为相当一部分老年大学都是企事业单位自主开设。郑州那位“永不毕业”的老年人即为其中一例。

■新民晚报

一方面,社会要鼓励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另一方面,过于强调“老年大学”这一条老有所学之路,是否会有失偏颇?在老年教育领域,有些“标杆式人物”既是正能量,但有时也会给基层办学带来困惑。比如,辽宁老干部大学有位学员学了24年仍不想毕业,成都市老年大学一位八旬“学霸婆婆”在学长达28年、拿了8张毕业证,浙江安吉老年大学有位学员20年里始终甘当“留级生”等等。

在老年大学的管理者看来,这里不仅是一所学校、一间教室、一个课堂,更是老年人抵抗和度过既漫长又孤独的晚年生活的情感“避难所”,每一次上学和相聚都是他们的节日。“门外人想进来,门里人不想出去”,这样的另一种“留恋围城”效应,是社会其他地方所不具有的。

区域资源不平均教师可遇不可求

我国社会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然而在低收费的现状下,一面是老年人走进教室求知若渴的火热需求,一面是捉襟见肘窘迫的教学资源,暴露的是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老年大学场地狭小、设施陈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

■常州市天宁区老年大学校长 吴伯瑜

老龄化的趋势太快了,快得让我们来不及准备如何应对。这不仅仅需要财政准备,更需要理论准备、政策准备、人才准备,等等。而且,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现象,并不是每个专业如此,也不是每个学校如此。这与其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口密度有很大关系。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区域,老年教育的需求尤为旺盛,供给资源明显不足。而在经济欠发达、人口分散的区域,老年教育的需求平淡,很多资源甚至处于闲置状态。

老年教育从省、市、县区、街道,一直到社区,分为五级。市和县区一级的老年教育资源紧张,而到了街道层级,尤其是一些社区,软硬件条件并非匮乏,却也常处于相对空闲的状态。一些老师在我们这上课,座无虚席,可是,在一些社区上课,又会出现少有人问津的情况。可见,“一座难求”已不是老年教育整体区域供给不足的问题,而是区域之间供给不平衡的问题,它已是老年教育的体制机制建设跟不上老龄化趋势和老年人多元化需求的矛盾。

■德州市老年大学副校长 李志祥

为了缓解报名的拥挤情况,近两年,不仅根据不同专业进行了分批,采取每日提前一小时排队取号报名的方式将学员进行分流,还于每日增加了三个小时的报名时间,从而维护报名秩序,保证学员们顺利报名。如今,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和教授专业水平虽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认可,但部分专业的老师并不好找,例如古诗词专业,需要老师有很好的文化素养,很多古诗词需要独到且精准的分析,但找一个这样的老师难上加难。

打通这堵“围墙”安放不服老的心

由于孩子多在外地工作或求学,中国几亿老人有一半是空巢老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已经达到75岁,以后会越来越长,如何安排好余下的几十年光阴,是全社会每一个家庭面临的实际问题。

■大洋网 谭敏

老年教育与其他层次的教育相比,无疑还有很大差距。老年大学现有学位远远无法满足老年人文化养老的需求,要办好老年教育,不但需要政府加大投入,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在老年教育上应该转变观念,许多老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老年大学不仅仅只是办学,更应该用好“老年大学+”的概念,让老人们在这一平台上发挥余热。比如,老年大学+社区服务,可以让老人成为社区活动和社区建设的主力军,节假日小区里的文艺演出,平时太极拳、健身舞的义务教学,都可以成为老年大学教学成果的最佳汇报场所。

最美不过夕阳红。要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还需要全社会更多重视和共同努力。

■东南网 吴云青

老年教育比之大中小学教育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即在学员中潜藏着一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组织力量,如何调动这些力量、降低老年教育的组织和运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开展的方式,如果能将这些力量更高效地转化为教育资源,普及老年教育也会有更深厚的底气。而教学点下沉、资源上线等方式,既能降低学员上学的门槛,也有助于提高学员贡献力量的效率。

养老院的发展趋势是“去围墙化”,老年大学也理当如此。今天,我们呼吁建立更科学合理的老年教育模式,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心,更是提高老龄社会幸福感的重要事业。愿将来你我老去时,有一个触手可及、出门即至的去处可以学习并收获快乐,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盛放那颗不服老、自觉仍年轻的心。

新闻推荐

德州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监督工作计划发布

本报讯(记者王志冕通讯员赵凯)2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第27次主任会议通过《德州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监督工作计划》。按照计划,...

德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