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级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成功创建13个国家、省、市重点中医专科 市中医院:擦亮中医药特色品牌

德州日报 2019-02-26 09:07 大字

□本报记者滕璐本报通讯员王琰

晋级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成功创建13个国家、省、市级重点中医专科,牵头成立9个市级中医药质量控制中心,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显著提升……2月20日,德州市中医院职代会召开,亮点鲜明、重点突出、规划清晰。

重传承 强人才

市中医院每年都会承办两场高规格的“中医药文化盛宴”——市中医药文化节、市中医药膏方节。期间,在市中心广场、医院西院区、国医馆,中医专家免费为市民把脉,数百名市民争相体验中医适宜技术,国医大讲堂的名医为市民作健康讲座……此外,医院还举办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知识竞赛等活动,促使中医药文化在市民心中扎根。

传承在中医事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全市中医医疗机构的龙头单位,市中医院承担起重任,仅去年,中医药传承工作亮点纷呈:在全市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层人员千余人;秦俊岭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通过国家验收,秦俊岭荣获国家中医药师承指导教师资格,配备传承人2名;创建了王禹增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杨京慧德州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培养中医药优秀人才。

重服务 促提升

走进市中医院东院区,一座新建高楼拔地而起。这幢楼主体已完工,预计今年6月投入使用,将成为医院新病房楼。新病房楼启用后,将增加800张床位,大大改善就医环境。“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市中医院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点的工作人员正在接待前来就诊的病人。两名工作人员为前来看病的市民提供咨询、预检等服务,二人全程面带微笑、耐心指引。遇到行动不便、病情紧急的患者,她们还会主动帮扶,亲自送诊。如今,服务站还配备了热水、公益雨伞等,为市民提供更多便利。“找名中医看病就去市中医院”,这已成为很多市民的选择。有些人为了挂上专家号,每天早上7点就去排队。为方便市民就医,市中医院开通网上预约,每位专家每天开放10个预约号,市民可提前1周预约中医名家。此外,医院还开通微信、支付宝支付形式,让就诊更便捷。

重建设 强专科

去年,市中医院新增4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至此医院已拥有1个国家级、6个省级和6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重点专科建设格局,中西医结合服务模式已成为优势特色品牌。

面对一位身患糖尿病10余年的患者,糖尿病科医生制定了在调节血糖、改善循环等的基础上,进行艾灸和穴位注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症状很快缓解。

在类风湿性关节病专病门诊,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刘希良向记者介绍了针对肌肉疼痛、颈肩腰腿痛等病症的中西医结合新疗法,“采用注射液定点介入给药和电致孔透皮给药的方式,结合中药穴位注射及针灸、推拿,止痛效果好。 ”

特色专科的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医院支持11名德州市中青年医学专家培养对象外出培训;选派39名医生去上级医院进修;选派医护人员参加国家、省、市级学术会议168人次。此外,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友谊医院、东直门医院等建立合作,这些医院名医定期来坐诊、手术、带教。在名院名医的带动下,一批批青年专家得以成长和发展,医院诊疗水平持续提升。

重公益 惠民生

不久前,市中医院收到了一封来自重庆秀山清溪场镇卫生院的感谢信,感谢医生姚洪杰和李明明3个多月来对卫生院的大力帮扶。去年9月,市中医院派出康复医学科专家姚洪杰、骨伤科专家李明明,赴秀山进行为期一年的支医工作。节假日,他们很少休息,背上药箱,翻山越岭,跑到偏远的山村义诊,帮助各村卫生室做好中医专科建设。

市中医院医护人员进社区义诊已形成制度。仅去年,就组织开展中医义诊20余次。此外,医院去机关到企业进学校开展中医养生知识讲座30余场、举办“八段锦”培训班3期等。这一系列的惠民活动让两万名群众受益。

今年,市中医院将工作重点放在专科建设、教科研工作、研发新技术新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提升临床救治能力和治愈率,深入开展三九贴、三伏贴等中医传统疗法,与山东中医药大学联系申请开展研究生教学工作,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平台研发新技术新项目,筹备新病房楼的启用,谋划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申报工作、制定高值耗材“零差率”实施应对措施等,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提升综合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新闻推荐

开学日书店被挤爆,老师指定的?德州当地教育部门已介入调查

网传涉事书店被家长“挤爆”的视频截图21日,一条“开学第一天德州一小书店被挤爆”的视频引发热议。家长称老师指定的书籍...

德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