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智能垃圾分类应成小区标配

齐鲁晚报 2018-12-27 05:34 大字

市民投放垃圾可以换积分,通过积分可以在小区附近超市兑换商品,还可以兑换现金……近日,德州首个智能垃圾回收箱亮相一小区,作为新鲜事物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

垃圾分类回收,利国利民,意义深远,虽远非新概念,但呼吁多年却收效甚微。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再生资源回收产业链不完整,加之居民环保意识相对淡薄,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偏低,有关数据显示,主要品种回收率不超过50%。形势之急,已是迫在眉睫。早在去年3月,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为全国垃圾分类回收指明了方向,这无疑是顶层设计层面的一大进步。

诚然,垃圾分类回收,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如何落到实处,变作日常,既要依法治理,也需要激励引导。而有偿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的问世,可谓是技术推动政策落地的又一例证,其最大意义在于,摆脱了传统的说教模式。通过巧妙的正向激励,把讲“大道理”变为送“小实惠”,进而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慢慢培养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这就像电影《西红柿首富》里,王多鱼所发明的人人可入的脂肪险,引发了全民参与的健身热潮。

除此以外,垃圾智能分类带动了城市垃圾治理效能的提升,改变了过往投入大量人力做垃圾分拣和统计的工作模式,提高了治理和监管的时效和精准度,譬如每个小区每天产生多少塑料、金属、玻璃、餐余等垃圾,都可以精准采集汇成大数据,这无疑也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

当然了,但凡新生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现有“互联网+回收”模式仍有诸多不足,比如回收品类较单一或者不齐全、只能覆盖固定区域等,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不光要靠技术进步,还要靠社会合力,既离不开自身盈利模式的完善,也亟待有关部门配套政策的健全。

简言之,智能垃圾分类回收,道阻且长,未来可期。不妨加大推广力度,让有偿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变成小区“标配”,降低垃圾分类回收的操作门槛的同时,培养居民们垃圾分类的生活习惯。

新闻推荐

全市科技水平不断增强 专利授权数27年增长125倍

本报12月25日讯(记者贺莹莹)科技是强盛之基,改革开放40年来,德州科技水平伴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壮大,为城市实力提供了...

德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