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桂柱:在毫厘之间追求极致

德州日报 2018-10-23 09:26 大字

进入公司23年来,他取得创新成果20多项,由他研制的组合式刮滚刀具,精度与德国优质产品相当。普利森公司高级技师吕桂柱——

在毫厘之间追求极致

□本报记者邓静

10月13日,在德州普利森机床有限公司深孔刀具实验室,记者见到吕桂柱时,他正在装配刀具。自1995年从普利森技工学校毕业后,吕桂柱进入普利森机床有限公司的前身——德州机床厂,始终从事深孔机床辅具、刀具的加工和装配。 23年间,吕桂柱手中的钳具换了一批又一批,维修装配的刀具更新了一茬又一茬,他也从一名普通刀具装配钳工,成长为普利森公司的高级技师。

自主研发,打造拳头产品

刀具是数控机床的关键零部件,刀具不过关,机床效率就难以发挥到最大。“由吕桂柱带领团队研发的组合式刮滚刀具,加工精度与德国优质刀具相当。这一关键零部件的革新,让数控深孔刮滚机床成为集团最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公司副总经理卢传杰介绍。

2009年前后,伴随制造业的繁荣,军工、机械、核电、造船等行业对数控深孔刮滚机床的需求量激增。当时虽然能生产这类机床产品,但相应组合刀具不过关,加工效率提不上去,公司面临不小压力。为扭转这一局面,公司与德国WENAROLL公司合作研发复合加工刀具,但因国外工件用料硬度、均匀度等与国内存在差异,德国技术人员的诸多设计解决不了公司实际中原材料弯曲、臂厚差大的问题,最终放弃合作。关键时刻,吕桂柱带领团队独立承担起复合加工刀具的研制任务。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吕桂柱就反复拆缷购自德国的类似刀具,用心琢磨其工作原理,找准刀角、高点,用时2年,最终研制成功。其精度与德国ECOROLL刀具精度相当,并在刀具耐用度方面超过了国产同类型刀具,公司的深孔刀具由此实现深孔加工从单一工序到复合加工的跨越。

与单一刀具分步加工不同,复合刀具融合了镗、刮、滚加工工艺,可一次走刀加工至成品,效率是传统刀具的6至7倍。吕桂柱研发的复合刀具应用到公司多种类型的机床产品,并通过省级鉴定。国外同类型的机床售价1000万元,普利森的产品售价仅140余万元,有效提高了产品的竞争优势。产品还被应用于国家发改委智能制造装备专项——汽车用前置液压油缸智能生产线。

专注品质,把产品做成艺术品

2011年,普利森公司组建了深孔刀具实验室,吕桂柱成为负责人,主攻深孔刀具的装配和调试。

深孔刀具的装配和调试,需与技术部研发紧密配合。技术人员设计出图纸,机加车间加工出零件,这两个环节都是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完成。为了使刀具达到应用要求,误差必须控制在0.02毫米以内,这些需要靠研磨来实现。很多时候,调整幅度不足0.01毫米,也就是一根头发丝的八分之一,其难度可想而知。研磨一下,就要检测一次。而到了微米级调整时,仪器也测量不出,只能凭手感,稍微一丝的偏差,工件就会作废。反复调整、反复在机床上调试,吕桂柱执着于误差的最小化,力争把产品变成无可挑剔的艺术品。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吕桂柱从未退缩,他先后成功研发出用于加工直径630mm、孔深12m长钢管的组合刀具,配套形成当时国内最大的数控刮滚机床。研制并装配完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最大直径1200mm的系列大型珩磨头、最大直径1200mm的系列旋转导向式粗镗头、国内最长平行深孔加工钻头等等,这些都通过了用户验收,市场反映效果良好。

23年来,吕桂柱参与了公司大部分新产品的研制、装配,取得创新成果20多项。

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与极致

“没事就泡在车间,日复一日地维修装配,这样才能做到高精度。 ”吕桂柱说。从最初给师傅打下手,到后来独立承担难度大的刀具装配和修理,吕桂柱一步步成长起来。

为提高刀具精度,吕桂柱积极参与刀具设计加工的每一个环节。他经常与深孔刀具技术人员深入交流,充分理解设计理念。装配使用过程中,根据出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刀具产品质量更稳定。满足使用要求后,他还会通过结构改动使刀具易装易卸,以提高装配效率。 2017年吕桂柱入选公司首批冠军级工匠,成为公司仅有的2名冠军级工匠之一。

谈起成功“秘诀”,吕桂柱说,熟能生巧、巧能生快、快能生精。干得多了,有经验了,就会越来越巧,明白哪里取余量多点、哪里要细心点;巧了就能干快,快了便会有节余时间,进一步打磨精度。

司志浩是吕桂柱手把手教出的徒弟,两人同在深孔刀具实验室。司志浩最佩服师傅追求极致的精神:“他常跟我们说要多学、多练、多思,对待工作要像对待人生一样,越是精雕细琢,就会越完美。 ”

新闻推荐

“德州菁英荟”在太阳能德州小镇举办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岗位超过半数

10月20日上午,“德州菁英荟”——优秀青年人才招聘会暨校地企合作洽谈会在太阳能德州小镇的智慧光谷餐饮区举办...

德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