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德州山西会馆
明清时期,“凡商贸繁华处必有晋商,有晋商居处,必有会馆”。晋商先后在全国各地修建了 “山陕会馆”“山西会馆”“晋商会馆”等400余座。
这些会馆规模不一,主要作用是定期召开商业联谊会、筹划经营对策等,相当于今天的商业协会。在这里晋商们能看到关公的圣像,能听到梆子腔,吃到家乡的陈醋,喝到家乡的老酒,故它们成了晋商在外创业的精神纽带,“报神恩、联乡谊、诚义举”的载体。
德州城的山西会馆位于原南营街西口路北,清光绪年间由山西商人们出资兴建。
会馆占地面积为1500平方米,坐东面西,分南北两个院落。北院较小为关帝庙,大殿屋顶系四坡式,出檐较浅,斗拱适中,整体结构谨严。大殿的门上挂着黑底金字的“忠义生财”匾额,迎面供奉着手捧兵书的泥塑关老爷坐像。东西房各3间为配殿,属接待用房。
它与南院一墙相隔,在中心位置有一古典式的小门楼,上挂蓝底红字的“关帝庙”匾额。
南院原有一座两层的戏楼,戏台不算大,整个院落里能容二三十人看戏。典型清代模式的四坡式大门楼面朝大道,门楣上悬挂着黑底金字的“山西会馆”牌匾。高大的门槛、漆黑的两扇大门,门外是一对石狮子,因整个会馆建在高台上,故门前有七步台阶。
会馆整体东西窄、南北长,全部系青砖砌墙、灰瓦覆顶的四坡式砖木结构的建筑。它共有各类房舍20余间,其中北房4间,东西偏房各8间,南房6间,院内由青方砖铺地。
迎着大门的4间东平房为大厅,是商人们聚会的地方,里面设施华丽,悬挂着名家字画,各类家具比较讲究。其他房间除了食堂、餐厅,就是客房。会馆里来往客商不断,时而可见商人们来此聚会,里面三天两头唱戏,好不热闹。大门南面有处经营山西特产的杂货铺,附近的百姓都到那里买醋。
民国二十二年 (1933),当时的德州驻军、德县政府和商会共同修游乐园时,将北院关帝庙里的部分建筑拆了。上世纪40年代,日本鬼子在会馆大门前修马路时,又将古朴典雅的大门楼等建筑拆了。
德州城解放后,会馆所有建筑物不足原来的一半,有的住上了居民,有的成了商店。多数房子及院落划归了市土产公司,沿街的房子成了土产门市部,院子成了仓库。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土产门市部倒闭,房子也被拆了,从此,这座会馆彻底消失。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朱迎雪路龙帅8月11日上午,2018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单项奖颁奖礼在太阳能德州...
德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