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余家小作坊有了“身份证”

德州日报 2018-06-06 09:29 大字

[摘要] 我市以“打击取缔一批、规范发展一批、转型升级一批”为工作思路,开展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行动——

□本报记者李艺本报通讯员胡化念张文婷

车间环境干净卫生,食品加工设备运转有序,工人穿戴干净工作服工作帽,登记证、健康证、营业执照等挂在醒目位置……这是6月4日记者在德城区小作坊加工示范店标格茶坊看到的情形,也是全市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后的一个缩影。

自去年6月1日《山东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管理条例》(以下简称“三小条例”)实施以来,德州市大力开展小作坊规范提升行动,食品小作坊面貌有了很大改观,生产加工条件明显改善,监督管理更加规范有序,食品质量安全有了根本保障。

拉网式检查为小作坊建立信用档案

5月24日,德城区艺德佳熏肉店负责人刘付怀从新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办事窗口领到了《山东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登记证》,“我的店在周围小有名气,可是由于规模原因过去无法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现在终于有了合法‘身份证\’,我心里觉得特别踏实。 ”刘付怀说。

凉皮店、烧饼摊、熟食店、馒头房,一直以来,市民对这些食品小作坊又爱又怕:爱的是味美价廉、方便生活,怕的是没人管、安全有隐患。为提升小作坊生产经营条件,清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德州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以“三小条例”实施为契机,进行网格化管理、拉网式排查,全面摸清小作坊监管底数,严格依照规定,对验收合格的食品小作坊发放《山东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登记证》,对列入禁止生产品种清单的及经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小作坊予以取缔。截至目前,全市已领到《山东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登记证》的食品小作坊达1800余家,全部建立了信用档案。

“六项标准”打造小作坊示范标杆

今年3月,陵城区边临镇边一村广龙馒头房在边临镇食品药品监管所工作人员建议下,对店面进行了改造升级。“现在,店面环境好了,设施设备更新了,客户也增加了,我们要继续保持环境卫生整洁。 ”店主郭广龙高兴地说。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在摸清底数基础上,制定了《德州市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并结合全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工作,以“打击取缔一批、规范发展一批、转型升级一批”为工作思路,按照亮证经营、安全承诺、原料公示、票据留存、操作规范、场所清洁“六项标准”打造小作坊示范标杆。从改善生产经营环境入手,指导小作坊合理分区布局,安装灭蝇灯、防蝇帘、挡鼠板等“三防”设施,建立健全索证索票、进货查验、食品添加剂使用等各项台账记录,提升小作坊生产条件和管理能力。组织小作坊业户走进示范店现场观摩,实现“规范一户、带动一片”效果。截至目前,德州市已按照“六项标准”规范提升小作坊800余家,42家小作坊顺利升级为食品生产企业。

无缝隙监管营造食品安全环境

5月25日上午,在德城区东风路心岸烘焙坊,监管人员齐文楠、罗平文正在指导店主进行设备更换、场地整理、加工布局调整等,以达到领取食品小作坊小餐饮登记证的标准。“三小条例”实施后,德州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小作坊监管力度,通过日常检查、飞行检查、专项整治、监督抽检、稽查办案等手段,严厉打击各类食品小作坊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食品小作坊日常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从原辅料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进行规范,督促小作坊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大对肉制品、豆制品、糕点等品种的监督抽检力度,做到小作坊全部品种全覆盖;及时公开信息,发布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引导公众理性消费。实现对登记食品小作坊无缝隙、全覆盖监管,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生产经营环境。截至目前,全市共抽检食品小作坊产品400多批次,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

新闻推荐

创建无烟校园活动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德州市第十五中学举办了创建无烟校园活动。志愿者讲解了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师生一起学习《拒绝吸...

德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