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市人民医院内二科副主任医师赵鹏

德州日报 2018-01-23 09:38 大字

[摘要]用心医“心”的健康使者

1月12日,记者在德州市人民医院见到赵鹏时,他正向同事们分享在北京学习的经验。今年38岁的赵鹏说话简单明了,言语之间透出一股精干和自信。

24小时随叫随到

2004年,赵鹏大学毕业后来到市人民医院工作,主要研究老年病和心血管疾病。在临床实践中,他发现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难以完全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难题,于2007年考取潍坊医学院研究生,攻读心血管专业硕士学位。学习期间,赵鹏经常“泡”在图书馆里,阅读心血管专业杂志和专业论著,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作为一名心血管专业医生,赵鹏的手机24小时开机。一接到急救电话,不管在干什么,他想到的就是第一时间赶往医院。“医院做心脏冠脉介入手术的大夫比较少,所以我基本以医院为家,虽然家人偶尔会有意见,但还是比较理解我的工作。”赵鹏笑着告诉记者。“有一次,一位心梗患者做完手术后,一切指标正常,生病体征平稳,本想下了手术台可以好好休息一下,没想到半夜患者又突发心梗,我再次投入到紧张的手术中。下手术台时,我被同事搀扶着回到办公室,一看时钟,我发现已经在手术室连续待了24个小时。”赵鹏说,这样的突发情况时有发生。

人体“发动机”的“维修工”

人们都说,心血管专业医生是一群穿着铅衣的“护心人”,赵鹏却将自己比作一个“手艺人”,心脏介入手术就是他的“拿手活儿”。

迄今为止,经赵鹏参与的介入手术有几百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复杂,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每场手术都有一定的风险。在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同时,赵鹏依然坚持“精工细作”,“就像修水管一样,你是仅打通管道让水能流动起来,还是对管道进行全面清理?”赵鹏说,这完全取决于修理者的责任心。而每一次“精工细作”,就意味着他要花更多的时间待在手术室里,也意味着他的身体要接受更多射线的辐射。“我们做心脏介入手术时需要穿上15公斤重的铅衣并长时间站立手术,导致很多医生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此外,更大的危险则是射线,“一些身体敏感的人接受射线后白细胞就会减少,经常感冒、发烧,浑身乏力。”赵鹏笑着说:“我们都说这是拿自己的命换病人的命。”明知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他却从未想过放弃这个工作。“救死扶伤本来就是医生的天职,每当我把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来,心里就会有一种莫大的满足和慰藉。”

老年患者眼中的“贴心儿子”

去年,德州市实施“德州市中青年医学专家培养计划”,在全市卫生计生系统业务骨干中遴选出100名中青年医学专家,赴“双一流”单位(一流的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一流的临床重点专科)进行专项培养,赵鹏作为其中一员已经在北京阜外医院学习了近2个月的时间。“我现在是周日晚上去北京,周五下午回德州,周六周日白天坐诊,抽点空闲时间去看看几个老病号,陪家人的时间很少。”赵鹏说。

家住小锅市社区的李大爷今年80多岁了, 3年前因心梗入院,赵鹏在检查时发现他有冠心病、糖尿病、支气管炎等疾病,是典型的老年病患者。在交谈中,赵鹏知道李大爷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儿子、儿媳和孙子都在外地打工,一个月回家一次,平时家里只有他自己。赵鹏自愿当起了李大爷的“家庭顾问”,每到周末都会带着血压表、听诊器和生活用品去李大爷家检查他的身体状况并指导用药, 3年来从未间断。

为了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病情,让他们及时得到治疗,赵鹏专门建了一个微信群,里面的80多个人都是他曾经治愈的患者。“我平时在群里会发布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他们也会在群里问我问题,把病历拍给我看。”在赵鹏的指导下,很多患者得到了很好的治疗。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赵鹏的日志扉页上写着这样一段话,“这是我从医以来一直秉承的初心,我会一直坚持,永远都不会变。”赵鹏坚定地说。

新闻推荐

智能法律服务机器人“上岗”

1月19日,陵城区法院干警在诉讼服务大厅为前来咨询的当事人介绍怎样使用实体智能法律服务机器人——“陵城小法”。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该机器人可以为用户提供法律服务指引、法律问题咨询、费用...

德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