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造“养老宜居”德州品牌

德州日报 2018-01-03 09:53 大字

[摘要]我市印发《“十三五”德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本报记者石秀秀本报通讯员申宸

记者在市老龄委获悉,上月28日,德州市印发了《“十三五”德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显著提升,全面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养老宜居”德州品牌,使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全市老年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低收入老年人纳入医疗救助

构建包括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及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直接结算,逐步将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纳入救助范围;探索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范围。

提高老年人居住、出行、就医、旅游、生活服务等方面的优待水平;统筹整合高龄津贴、护理补贴、养老服务补贴等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逐步实现为具有本市户籍且年满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有关政策要求,确保到2018年德州市现行扶贫标准下农村贫困老年人全部脱贫。

本地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服务专业

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整合利用,改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养老服务设施;建立和完善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保障性和示范性作用,到2020年,80%以上公办养老机构实现公建民营或转制为企业、社会组织。

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PPP等方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到2020年,全市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占比不超过20%。

采取学历教育、在职教育、入职培训、出国学习等方法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到2020年,在德州职业技术学院至少开设1个养老服务专业。全市各县市区依托中职院校至少建成1个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和实训基地,实现各类养老机构负责人和护理员持证率达95%以上。落实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院校和入职养老服务的高校毕业生奖补制度。

五成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

设老年病科

推进“银龄健康教育工程”,开展老年人健康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5%,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10%以上。

推进医养结合,建立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与合作医院间双向转诊、急诊急救等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产品,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到2020年,实现县级以上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全覆盖,全市护理型养老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30%以上;所有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就医开辟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加强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安宁疗护机构和综合性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部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医疗机构。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老年人医疗、康复、护理、家庭病床等服务,提高康复、护理床位占比。到2020年,全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病科比例达50%以上,每万名老年人拥有专业机构康复床位5张。

各县市区均建成一处老年大学

鼓励发展老年人体育组织,到2020年,90%的街道和乡镇建立老年人基层体育组织,城乡社区普遍建立老年人健身活动站点和团队。

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广泛、规范有序的城乡老年教育网络体系,加大老年大学(学校)、社区老年学校建设力度,扩大老年大学办学规模,到2020年,每个县市区建成一处以上标准化老年人活动中心及老年大学,建有老年学校的乡镇(街道)比例达到50%,经常性参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20%以上。

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发挥老年协会在调解涉老纠纷、开展互助服务、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到2020年实现城乡村居(社区)老年协会全覆盖,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老年协会等基层社会组织,到2020年,老年志愿者注册人数占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2%。

新闻推荐

“陵城人才家乡行”签约18个重点合作项目

□记者张海峰通讯员王砚才报道本报德州讯2017年11月4日至5日,陵城区举行首届“陵城人才家乡行”双招双引洽谈会。陵城籍的31名在外人才和43位在外企业家回到家乡,带来智力支持和项...

德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