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粤古道钩沉之奉议津
奉议津是百粤古道山的尽头、通海的起点。在古代,百粤始祖在这里扬帆远航:去戍边关,去闯远洋,走外番,把滇桂黔茶叶、茴香、八角、檀香和民族文化远播海外,中原各路商贾、文人及远客,从这关津进入百粤之地。
古津码头宽7.5米,分4个平台,直伸到江边,每个平台置12~15个台阶,远处望去像一根肥大的舌头伸向江中,正细细地品着时代的况味呢。江面依然宽阔,涛声依旧,可在交通工具高度发达的今天,古津被冷落了,我反复地在津头周围寻找筑津碑文,以及过往的人们的树碑题词,但均未有所收获。津港上船码头第一、第二两个平台,表面被生满绿藻的淤泥淹没着。一叶断了棹的小舟,斜着头栽倒在那里,爬蔓的草儿绕着低矮的篷笪,似乎在向人们诉说世事的沧桑。
岁月留迹。宋庆历八年(1048年)壮族农民起义领袖侬智高揭竿而起,在安德州设立“南天国”。皇祐四年(1052年),5000多名壮兵沿着百粤古道挥兵东下,势如破竹,一路拔掉山道间20多个驿站,浩浩荡荡的队伍又从这津头扬帆。当年,那震天的杀声、鼙鼓的雷鸣,推翻南宋政权的烈焰只能是码头上的大榕树领略罢了。气派高昂的侬军分水陆两路东进,所向披靡,攻下横山、邕、贵、浔、藤、梧等寨州,进而围攻广州57天,逼得宋仁宗撤回西夏前线主力,予以对付。
明代著名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带领随从40多名,并归顺州土目黄虎仁等所部860名、战马450匹,从这津头破雾扬帆。沿郁江而下,经梧州、广东南雄,过庚岭、江西南昌,转江苏常州,历时数月,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三月抵达江浙抗倭前线金山卫。并亲自率领广西3000俍兵驰骋千里抗倭前线,连歼敌兵,仅浙江嘉兴那一仗就歼敌3000余人,打破了倭寇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朝廷封为“二品夫人”。
津渡上,纤夫、担夫、卖马草、摆凉茶的人们与那个时代一起走进了历史,可我的脚步踏在他们留在码头上的重重叠叠的脚印,那微微溅起的尘埃里,混合着那个时代的气息。百粤古道途经地域宽广,物产丰富,矮马、银器、降香、黄蜡、茶叶、羽毛、齿革、菁茅、玑珠等向朝庭进贡的礼品,都是从这里上水路。据《镇安府志》载:“按镇安未改流前存土府赋役册内载,三年朝贡,一次额解贡马三匹,器银香炉盖碟一副、花瓶一副、躅台一副……”滇黔桂产的八角、茴油等从这水津进入欧美诸国。清乾隆年间纂的《镇安府志》载:“八角茴香,产於恩阳、百色等处,天保间亦栽植,近来榨油出洋者,获利甚厚。惜未广种耳。”据敬德县田粮科统计,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仅敬德县从这津头出口的茴油30000余坦、八角12963担。抗日战争暴发后,战争烽火弥漫南疆各港阜,茴油、八角销路受阻滞,这津梁也日趋冷落。抗战胜利后,国际贸易畅通,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天保、敬德茴油价格在20天中,由每市斤国币350元涨到1300元。
商贸繁荣时,津港内百舟千船泊帆装卸,津旁沿街的小店铺,每天门庭若市,顾客盈门。津头附近仓舍彻夜灯火通明,挑货物的役夫进进出出,堂前老爷、总管把算盘敲得滴滴嗒嗒响。欢笑和喧嚷声,声声入耳。有传:民国年间,天保有一家收购茴油商号,顾请县护商队及挑夫,将收购得来的20余担茴油挑到奉议津某商家转卖,顺路回购20担洋油(火油)。由于渡津装卸过于繁忙,进出火油、洋纱(棉细纱)、丝绸、烟丝等物资,从不间断,管仓师爷蒙了,将20担装封在油桶内的银元,当作火油卖给天保县的一个商家。回途中,挑夫们不知缘由,总埋怨回程货太重,要加水脚费。货到家后,商号老爷打开一看,惊呆了,桶内全是满满的大洋。第二天不假思索,给护商及挑夫们各加水脚费两块大洋,还大办酒席,给他们喝得酩酊大醉方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邓静)11月1日,全市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电视会议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传忠出席并讲话,市政府秘书长王震秀主持。在收听收看了全省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电视会议...
德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