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突出运河文化 打造旅游载体

德州日报 2017-09-26 09:56 大字

□赵月生

德州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古老运河是德州市不可多得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突出文化主线,彰显德州特色,打造中心城区文化旅游载体,对于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成为京津冀鲁文化旅游目的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各地都很重视运河的保护开发,德州市运河开发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须立足德州市实际,彰显德州特色,重点突出“生态、文化、商贸”三大主题,形成文化旅游新优势。

打造 “生态运河”,使运河两岸“绿”起来。具有原生态河道风貌和弯道代闸技术核心价值,是南运河德州段申遗成功的重要原因。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等方面的原因,德州市运河的丰水度,与南方的运河比起来有很大差距。在当前,各地都在开发运河,将运河两岸硬化,而具有原生态河道风貌成为德州运河的一大特色。目前,运河九龙湾以南和北部二屯段生态环境保护很好,绿树成阴,河道优美。要将德州运河这一特色进一步放大,大力实施《运河开发区生态修复三年规划》,将运河两岸打造成“生态长廊”。要划出生态绿线,加快运河沿线绿线范围内景观提升和生态修复,有计划地种植高大乔木,栽花种草,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通过绿色植被,既能对运河形成保护,又能营造绿树参天、生态优美的旅游小环境。

打造 “文化运河”,使运河文化“活”起来。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见证了城市的沧桑巨变,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首先,要做好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本着保护、传承、利用的总原则,对四女寺水利枢纽、漕运码头、仓储建筑群、苏禄王墓等重要文物及周边区域进行保护和修缮,该腾退的腾退、该保护的保护、该完善的完善,整治环境,提升品质,展示德州运河历史文脉。其次,组织专家深入研究大运河历史文化内涵,收集和保护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德州的运河文化特质,整理出版研究成果,讲述更多能够传诵的德州运河故事。第三,要以文化为统领,活化再现德州运河繁荣景象。虽然运河德州段在隋代就已开通,但德州大运河的繁荣还是在明清时期,特别是漕运的兴起,带动了德州的繁荣,使德州成为明清时期运河沿线著名的33个工商城市之一。要以明清时期德州运河文化为统领,打造德州运河旅游古镇,再现德州运河两岸的建筑风貌、风俗习惯、戏曲文艺、民间工艺、传统节庆、服饰饮食、集市贸易等内容,实现老街古韵,展现德州魅力。

打造 “商贸运河”,使运河旅游“动”起来。运河的畅通促进了南北商贸繁荣,商贸流通又铸就了运河文明的辉煌。商贸与文化、旅游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完全可以成为运河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首先,要将运河水系贯通,水上行船,实现游客水陆旅游互动。其次,沿运河两岸恢复修建隋代风情园、漕运风情园、菲律宾风情园、皇帝行宫等典型性文化旅游园区。第三,将运河商贸活动,包括扒鸡美食、地方小吃、曲艺文化、集市庙会、运河节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民风、旅游商品、民间工艺品融入其中,再加上乾隆下江南、漕运进京、苏禄王进京、董子读书、徽班进京等经典故事,通过演艺、演出等方式再现,兴旺人气,烘托气氛,便于游人感受运河风情的浓浓意趣,达到穿越时空,全方位、全景式再现运河古今风情的目的。

(作者系市旅游局党组副书记)

新闻推荐

为新入职年轻教师赠书

为促进新入职年轻教师专业成长,9月21日,德州市实验小学举行为新入职年轻教师赠书仪式。校长苏霞赠送给9名新教师写满寄语的《给教师的建议》《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做一名健康的教师》等书籍,一起交...

德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