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访德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李新华

德州日报 2017-09-05 08:55 大字

[摘要]他带领科室走进“全微创”时代

预约采访一个多月才见到李新华本人,他的一天基本都待在手术室,中午经常一份盒饭或一碗泡面解决问题,吃完继续做手术。从医32载,今年54岁的李新华擅长学习钻研,多次赴外地深造“取经”,执着于微创技术17载,今年获评“德州市十佳医师”。

多次外出取经,科室技术跨越发展

8月29日上午10点30,记者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来到李新华的办公室,他的同事告诉记者,李新华正在做手术,让记者等一等。“真不好意思啊记者同志,让你久等了。 ”11点43分,李新华大步走了进来,方正的脸上流露着略带歉意的微笑,厚实的双手紧握记者的手,连说了好几句致歉的话。李新华迅速进入采访状态,聊起工作,竹筒倒豆子般,思维敏捷,逻辑清晰,言简意赅。

记者:介绍一下科室亮点工作吧。

李新华:我们的微创技术是医院的一大亮点,2000年我开始接触电切,在德州市率先开展了下尿路疾病的电切手术,那时候就开始发展微创,一直坚持到现在,整整17年了。2002年,开展上尿路疾病的腹腔镜手术,2014年,开展泌尿系统结石腔内碎石手术,三大技术实现后,我们科室基本达到了全微创,告别了开刀时代。

记者:开刀和微创区别有多大?

李新华:举个例子,原来肾上腺瘤子也就1公分大小,但位置比较深,为了能看到瘤子,你必须开个20至25公分切口。现在,打3个小眼,2个1公分眼,1个5毫米眼,通过1公分眼直接把瘤子拿出来。以前,患者开刀后下地特费劲,现在,手术第二天就能跟你谈笑风生。

学习不怕吃苦,传技毫无保留

记者:听说您特别热爱学习,是什么动力激励您不断学习?

李新华: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可以说日新月异,你必须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不落伍。

1990年,我先到天津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今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参加全国泌尿外科学习班,学习一年;1999年,去了辽宁省人民医院学电切技术;为了腹腔镜技术,2000年又去了华中科技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学习微创技术,也为了拿在读硕士学位;2008年,我前往北大三院生殖中心生殖男科学习。

记者:岁数大了,学习上吃了不少苦头吧?

李新华:拿这个硕士学位吃苦最多。年龄一大,记忆力就退化很厉害,考研英语这一关最难办。为了记单词,我想尽了办法,花了3年多时间顺利通过英语考试。

记者:科室发展离不开好的带头人,更离不开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您是如何带领团队前进的呢?

李新华:我的导师张旭教授是国内一流泌尿科专家,教授对我毫无保留。如今,我也是这样对待新人的,我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是老辈的旧观念,现在师傅真要饿死,只能说明师傅没进步。我任科主任的十几年间,泌尿外科由5位医生、10几张床位的规模(和其它专业共病区),发展成2个在读博士、6个硕士,11名医师、拥有40几张床位的独立病区。现在,新人进步很快,关键时刻所有年轻医生都能冲上去,这让我倍感荣耀。“四个字总结他——德艺双馨。”副主任医师宋海滨对李新华的评价很高,“各方面都是科室学习的榜样。 ”

宋海滨说,有一件事让他至今难忘。 2013年,一位家住市区的50岁上下的中年男子,截瘫20多年,当时膀胱结石,出院后需要每月更换膀胱造瘘管,由于出门不便,李新华前3个月都亲自去男子家中帮其更换,指导男子家属如何护理。

新闻推荐

“普特融合”点亮心灯

近日,德州新语特教培训学校与太阳城学校、建设街小学联合开展“普特融合”活动,先后组织百余名小学生来到新语特教培训学校,与孤独症孩子一起上课、做游戏,既增强了小学生关爱身边孤独症儿童的意识,...

德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