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工作系列报道之三
[摘要]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不久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市农业局合作,开展全市新型农民培训。此次培训共12期,每期200名农民参加。除常规的涉农政策法规、农技知识外,还培训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知识、网络店铺建设、客户服务等内容。
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作为区域龙头高职院校,德州职业技术学院落实对接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协同发展、德州市12大产业联盟和“10+6”现代产业发展布局“四对接”,以全市创新创业培训工作为重点,先后与13个县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面向全市各行业开展农村新转移劳动力、企业新招员工、在岗职工、退役士兵培训等近8万人次,职业技能鉴定3万余人次。
与此同时,他们面向区域内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技术推广,与企业联合攻关,研制了国内首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谱仪,打破了国外对该技术的垄断;研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有源电力滤波器等产品通过相关部门的检测,部分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近3年来,共完成技术服务291项,立项教科研课题185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营造“双创”新生态
“如果说师生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像一台发动机,那么学校及社会就像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的齿轮,大家齐心协力推动创新创业之舟向更广阔的海洋航行。 ”学院院长张同光如是说。
基于“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定向培养、紧贴产业办学”的理念,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协同育人,营造“双创”新生态。他们深化“1239”校企合作机制,搭建创新创业工作的“1+N”模式。“1239”机制即以学校建设的“1个职业教育集团、2个理事会、3个服务机构、9个专业指导委员会”为核心,政、校、企、行多元参与的校企合作新机制。“1+N”模式,就是德州创新创业大学与“1239”机制中的德州职教集团、校企合作理事会、校校合作理事会、3个指导机构、9个专业指导委员会互相融合,多方借力,促进创新创业工作开展。
学院与市建筑业协会合作,共建集教学、科研、培训、创新创业于一体的建筑技术应用中心,打造城市综合体产业体系“孵化器”;与天津滨海迅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互联网学院,实施信息技术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推进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形成新的“产学研生态圈”。
创业带动就业,就业创业成绩斐然
在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采访,记者真切地感受到,德职人创新创业火炬在众多比赛中得以传递:“后辈”跟随“前辈”做项目,“前辈”把比赛的经验分享给“后辈”,一批
又一批学子积极参与、勇于突破、不怕失败。仅去年,学院就在各类创业比赛中获得国家三等奖以上12项,省级三等奖以上
79项。 2017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创国赛历史最好成绩;涌现出范子琪、陈晨等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创想未来电子商务工作室等8个项目创业成功。
墙内开花墙外香,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得到社会各界认可,教育部全国就业指导中心、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国“双创”发展委员会先后到校调研,菏泽职业学院、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频频前来学习。
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突出。在省人社厅就业统计中,学院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连续7年位居全省非师范类专科(高职)院校前列。2015年入选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6年获得“山东省最具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称号,2017年入选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新闻推荐
网络求职遭遇“李鬼公司”被骗入传销组织蹊跷死亡求职大学生李文星之死
李文星的尸体在这个水坑被发现“没有退路了”,被骗上不归路2012年,山东省德州市的李文星以630多分的高考成绩考上了东北大学。也在那一年,因为他的爷爷得了癌症,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李文...
德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