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赋能“大救助”,德州社会大救助改革扩至全市 困难群众办救助“零跑腿”
□ 本报记者 张海峰 贺莹莹
本报通讯员 王建建 马慧超
5月8日上午,天空飘着小雨,记者来到临邑县临盘街道于寨村大一学生马善军家里,他正专注于学习生物学网课,空荡荡的屋里唯一值点钱的便是他面前那台东借西凑买来的笔记本电脑。看着认真学习的儿子,母亲宋长玲感到很欣慰。“真的很感谢村里的书记和民生协理员,他们刚刚帮我们家申请了3000元的教育救助金。”她说。
马善军的父亲由于不慎摔伤以及股骨头坏死,近两年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家里的重担都落在宋长玲身上。去年,马善军以优异成绩考取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了供儿子上学,宋长玲没少找亲戚借钱,一份零工变成了两份,沉默不语的父亲一度偷偷停掉了治疗的药物。在不久前的走访中,民生协理员崔秀英了解到这个情况。“完全符合政策,孩子又这么有出息,不帮他还帮谁?”她和村支部书记王勇全程代办,救助金10个工作日就发放了。“明年还可以继续申请,到时我再帮你们办理。”崔秀英对马善军一家说。
“看这户情况符合政策吗?”临盘街道民政助理马国芳的手机上,经常有村支部书记与民生协理员在微信群里咨询业务问题。该街道每个管区设了一个群,群成员主要是管区书记、民生协理员及各村支部书记。之前都是求助者拿着材料一级级去申请求助,一两个月还不一定能办成。现在往往还没等群众申报,民生协理员就已掌握情况,主动帮着代办。
2018年下半年,在国家、省有关部门和德州市支持下,临邑县试点开展社会大救助工作,探索整合下放救助职能,从“个人申报、镇街审核、县级审批”变为“村级申报、镇街审批、县级监管”,在县、镇街、村分别设立社会救助中心、民生办公室、民生协理员等机构和队伍统管救助事务,引入电子签章、CA认证并对城乡低保、农村特困、城镇“三无”等27项救助办事流程进行再造提高质效,以低保办理为例,时限缩短了30天。去年下半年以来,德州市在平原县、庆云县扩大试点范围。今年5月9日,德州市再次作出部署,将此项改革扩展至全市,要求到9月底前,在全市初步建立社会大救助体系。
在试点过程中各县普遍发现,作为兜底线、救急难、保民生、促公平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救助政策碎片化,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整体合力,救助重复、遗漏,获取难、效率低,人为干扰多,资源分配不合理,信息数据不共享等诸多问题交织存在。为此,德州市在重点工作攻坚落实省里的12项“流程再造攻坚”要求基础上,结合实际又增加了一项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
记者了解到,德州将全面梳理现有的低保、特困、医疗、教育、就业、住房、司法、慈善、临时救助等各类各项救助政策。根据试点情况,有17个部门的44个项目可进行整合融合。优化简化社会救助审批流程,所有救助事项审批权原则上下放到镇街。搭建社会救助智慧信息平台,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协同共享,所有政府社会救助事项必须全流程网上办理,
让困难群众只进一扇门就一次办好救助事项,少跑腿甚至零跑腿。运用平台大数据分析功能和智能预判系统,变困难群众申请求助为平台主动发现智慧服务,让救助始终围绕“最困难的人”进行,实现应助皆助,更加精准有效规范。
德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希望通过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形成“主动发现、快速响应、精简程序、部门联动、规范高效”的智慧救助模式,将政府救助政策与保险、福利等政策和社会力量有效衔接,推动新型救助体系闭环运行,在构建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上作出有益探索。
新闻推荐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31日消息,1月30日9时40分,于正洲同志在山东省滨莱高速公路淄博西收费站外广场检查工作期间,突感身体不...
临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