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县整合15部门34事项构建“大救助”格局 只进一扇门,办好救助事

大众日报 2019-01-18 10:01 大字

□张海峰报道乡镇民生民政服务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本报记者张海峰

本报通讯员任清松钟万里

1月7日,临邑县临邑镇国寨村村民邢开生再次带着患病的儿子到省城做化疗,他告诉记者,不错的治疗效果加上政府的及时救助让他心里再次充满了暖意和希望。

40岁的邢开生一家三口,自己在外打工,妻子有残疾,在家照顾6岁的儿子,日子不宽裕却也其乐融融。然而去年5月底,儿子身体不适,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很快被送往省城大医院治疗。虽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漫长的治疗过程和不菲的花费让这个家庭难不堪重负。

正在窘困之际,村干部告诉邢开生,按照县里新政策他可以申请低保救助,而且不用跑县城,在镇村都可直接办理。邢开生不大相信,低保这么大的事,村里能办?2018年11月28日,邢开生拿着有关材料还是直接来到镇民生民政服务办公室,工作人员查看后告诉他,现在不只以收入、财产作为低保认定条件,邢开生属于“支出贫困型”,符合低保认定标准。经过村级调查评议公示,乡镇直接进行审批,不到10天邢开生家的低保就批下来了。鉴于他的情况,工作人员建议他还可以申请临时救助。12月19日,邢开生拿着材料再次来到镇民生民政服务办公室,一个星期后,3000元临时救助金拨到了他的银行账户。

低保、临时救助、高龄补贴、危房改造、扶残、助学、雨露计划、扶贫特惠保……政府救助种类繁多,作为“兜底”的社会政策,事关众多困难弱势群体,历来备受关注。救助区别于一般的行政审批,但目前同样也存在救助资源分散、审批程序复杂、多头重复救助等问题。去年以来,临邑县借助“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县”机遇,探索构建“大救助”格局。除整合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投入,足额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有钱救助外,临邑强化制度供给,出台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水平的工作方案和7个配套文件、5个社会救助制度办法,实施了9项改革,再造了27项工作流程。

临邑县委副书记、县“大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杜朝生说,改革前,34项救助事项分布在组织、民政、扶贫、司法、人社、群团、教育、卫生、住建等15个部门,仅民政部门就有13项;救助一般实行个人到乡镇(街道)申请、乡镇(街道)审核申报、县级审批的流程。改革后,临邑县成立县社会救助中心,将原来分散在部门的救助职能全部纳入“一门办理”,前台承办所有救助事项,同时监管乡镇(街道)、村救助业务的办理;在乡镇(街道)成立民生民政服务办公室,相关部门进驻,配备专职人员办理民生服务事项,除了负责对村级申报救助材料进行形式审查,低保、生活困难党员关怀、临时救助等涉及4个部门12项救助审批职能下放至乡镇(街道),流程为村级申报、乡镇审批、县级监管,办理时间大大压缩,最突出的像低保由村镇两榜公示改为村级一榜公示,办理时限缩短了27天。

而在村级设立民生服务室,由村“两委”成员兼任民生民政协理员,代办29项民生服务事项,其中救助事项有18项。在临邑镇朱家胡同村,民生民政协理员朱智慧告诉记者,去年11月份这些政策实施以来,她已经办理救助事项8项,其中有2项是村民足不出户全程代办。村民朱卫华,孤身一人、身有残疾,适用于新的特困人员供养救助政策,经过其代办申请救助,现在已经住进了县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集中供养。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的同时,让救助更加精准、便民、高效、诚信,解决救助职能碎片化、信息孤岛化问题是这次改革中的重要考虑。临邑县研发了智慧民生大救助云平台,整合了部门信息数据,建立困难群众救助数据库,设定贫困群众困难指数,实行困难群众信息预警,实现业务办理、信息检索、短信提醒、预警提示、数据分析等功能,解决重复救助、交叉救助、遗漏救助问题。引进电子签章,实现救助办理一张网,群众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腿。同时依托平台建立失信人员数据库,创新建立信用化追溯机制,减少事前审核,加强事后监督和联合惩戒。

据介绍,该运行机制实施两个月以来,已经为困难群众办理各类救助近百项。临邑县委书记林春元表示,将以探索建立“大救助”机制为契机,持续推进作风转变,打破部门界限,落实“一次办好”,以服务重心下移铺平群众办事“最初一公里”,以高效规范运转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新闻推荐

河北男子流落陵城民政送其返乡

本报讯(记者李莉通讯员任雯)“于长海让我们替他谢谢你们,祝你们元旦快乐。”1月1日,陵城区民政局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办公室主任...

临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