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辉煌四十年文化谱新篇

德州日报 2018-11-01 09:29 大字

改革开放40年来,临邑县立足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狠抓群众文化活动举办、历史文化挖掘和文化产业发展,全面推动县域文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谱写了文化发展的新篇章。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完善的服务设施是关键。近年来,临邑县建成达标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65个,农家书屋482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达到100%,位居全市全列。农村文化大院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的185个。农家书屋藏书2000册以上的283个,文体小广场831个。目前,县、乡、村设施配套、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实现了县乡村三级网络模式,上下联动、城乡互通,有力促进了全县文化事业的发展,彻底解决了七十年代群众文化生活匮乏问题。

依托这些文化阵地,临邑县连续举办了文艺下乡演出、广场舞大赛、公益晚会、农民才艺大赛、元旦戏曲晚会、书画展、摄影展等活动,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临邑县在数次全市广场舞比赛和元宵节民间文艺展演中都获得了一等奖。同时,为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县每年送电影下乡9976场,送文艺下基层演出863场,保证所有村庄一月一场电影,一月一场戏。

历史文化挖掘和展示成果丰硕。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积极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临邑县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目前,全县已有4处省级文保单位,1处市级文保单位,14处县级文保单位。通过划定区域建档立案对所有文保单位文物进行保护。在县级层面建成县级历史文化展厅,各乡镇(街道)建成了历史文化展室,同时不少村庄建起了乡村民俗馆,传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为更好地挖掘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临邑县文化馆专门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勾勾”设立了传习所进行保护和传承工作,先后复排了《王小赶脚》《墙头记》《姊妹易嫁》《胡林抢亲》等传统剧目,并多次参加省市汇演调演活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平大鞅歌每年举办鞅歌进城汇演活动,各乡镇、村都设有鞅歌队,多次参加德州市元宵节文艺汇演,屡获金奖。

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文化产业是解决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临邑县在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树立了“以事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事业”相辅相成、共存共赢的新理念,以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带动产业的成长。一方面充分扶持临邑书法、书画、麦秸画、剪纸等产业商业化发展,把非遗文化纳入产业运营,为临邑文化产业的启动点亮了星星之火;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本地文化产业,鼓励和引导成立文艺演出有限公司和文艺协会,为文艺演出的市场化运营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临邑县境内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包括21家网吧、6家歌舞娱乐场所、2家电影院、近百家音像制品及打字印刷出版单位,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文化

新世纪广场全景

新闻推荐

搭平台谋合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智能装备产业推介会——汇聚创新要素强化精准对接□本报记者郑东岩本报通讯员韩超刘松10月20日,智能装备产业人才项目路演...

临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