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村学校39年

德州日报 2018-03-06 09:04 大字

[摘要]省三八红旗手、临南镇育才小学校长赵同花——

□本报记者马乐本报通讯员董艳杰王斐

3月3日,星期六,省三八红旗手、临邑县临南镇育才小学校长赵同花一早打开校门,迎接小客人。“一到周末,孩子们都喜欢来找我看书、做游戏。 ”提到学生,她脸上总带着慈爱的笑容。

在教师办公室旁有两间平房,自建校起赵同花便吃住在这里,房间里总是给学生们预备着被褥。“用爱温暖每个孩子、教育每个孩子”,赵同花用39年的时间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曾荣获“山东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最美乡村教师”提名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不畏清贫 扎根乡村教育

今年55岁的赵同花是临邑县临南镇宁楼村人,父母靠种地养活她和两个弟弟。 1979年,高中毕业后,她进入宁楼村小学成了一名民办教师,发现教学条件简陋,整座学校只有一个破旧的篮球。尽管月工资只有18元,赵同花坚持每月拿出钱来给孩子们买课外书、文具等,还利用课余时间带他们自制教具,孩子们都喜欢她,喊她“老师姐姐”。

从那时起,学生便成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学学文化关系到孩子的一辈子,作为老师,学生们相信我,我必须对他们负责。 ”赵同花像极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的魏敏芝:学生张芹父亲身体差,母亲早逝,家庭贫困,赵同花就拿出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钱资助她。学生张桂芳的父亲重男轻女,不愿意让她继续上学,赵同花知道了,立刻跑去跟张桂芳的父亲理论,又连续4天来帮忙干农活,终于感动了张桂芳的父亲,女孩得以重返校园。

慈母之情关爱留守儿童

1995年,赵同花从师范学校毕业,成为了一名公办教师,由于教学成绩优异,镇上很多学校都向她伸出橄榄枝,可她依然选择回村教书。那时育才小学刚刚建校,就面临普九验收,赵同花每天吃住在学校,白天教学,晚上整理材料归档图书等。 1996年10月学校顺利通过了验收,她因为工作突出被任命为校长。

当了校长的赵同花更加闲不住,通过家访,她发现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为了让这些孩子远离孤独,每天下午放学赵同花便把他们留下来,集中辅导作业、陪他们做游戏,不方便回家的就和她一起吃住,孩子们都喊她“校长妈妈”。

2012年起,赵同花拿出积蓄购置课外书,协调场地,开办周末书屋。通过不断努力,临南镇已有周末书屋20余处。在她的感召下,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留守儿童,德州市直机关工委为学校捐赠价值2万余元的桌椅,市关工委工作人员与德州市建设街小学的师生多次为学校送来图书。

以身为范成为孩子和学生榜样

30多年来,赵同花以校为家,常年吃住在学校,对自己的家庭有着深深的亏欠。丈夫王传民是兖州新驿煤矿的工程师,曾两次在矿上为她安排好工作,都被她谢绝。儿子出生10个月,就被她送到婆婆家,一家3口分居3地。朋友都说,赵同花一心照顾留守儿童,却让儿子变成了留守儿童。

如今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儿子已经在北京工作,独立懂事。上大学时,他常常收集同学不要的衣服,一件件洗干净,打包寄回来,让妈妈分给贫困留守儿童的家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赵同花的学生也有10多名像她一样工作在教育战线上。“我们要以老师为榜样,做合格的人民教师。 ”任教于祝楼小学的关丽萍说。

如今赵同花已到退休年龄,家里人都劝她早些去兖州和丈夫团聚,可她总是摇头,“我想一辈子陪着学校和孩子们。 ”

新闻推荐

德州市重点排查烟花爆竹行业隐患

本报讯(记者张志宁通讯员迟明月)记者从市安监局获悉,春节假期,全市安监系统干部职工坚守工作一线,以烟花爆竹为重点行业领域进行隐患排查,全市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春节期间是烟花爆竹事故高发阶段,为确...

临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