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占地逾百亩,超级大棚不只是大

大众日报 2017-12-05 02:42 大字

蹲点故事

□蹲点记者张海峰

“三万多步,这是我完成大棚里一天的工作所需要走的步数。”

11月28日下午,在位于临邑县临南镇的“超级大棚”中,张志平一边检查番茄花熊蜂授粉的情况一边介绍,“咬痕是褐色的,颜色过深表示熊蜂相对花朵有些过量了,若没咬痕或者太浅,说明量不够。”

30岁的张志平是清凉店村村民,这座超级大棚就建在她们村的承包地上,去年麦收后以每亩1100元的价格进行了土地流转,今年10月份里面已定植了11.5万株樱桃番茄、鸡尾酒番茄等。当这钢架结构玻璃幕墙的庞然大物仍在建设时,张志平和周围很多人一样,第一感觉是“真大”:长328米、宽205米、高超过6米,占地105亩,单体面积目前在国内最大;如今在里面工作了两个月后,张志平越来越觉得,这个大块头还有大大的智慧和内涵。

她掰着手指头历数自己的新鲜感受:进门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程序;每天工作8小时,先打卡并输入工序代号,自己的任务就是观察记录病虫害以及授粉等情况;无土栽培,浇水不是把水管子顺到地上大水灌满算完,这里的水是按滴来用;登高车、放大镜、粘虫板、皮卷尺,使用的工具与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一般而言农业项目不如工业项目受重视,但超级大棚项目却被德州市长陈飞称为“心头肉”。它是由中国建材集团的主要业务公司和浩丰(青岛)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承包建设的,两家共同成立凯盛浩丰(德州)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更重要的是,通过政府搭桥,引入农业科学研究名列世界前茅的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与凯盛浩丰共同成立的“农业卓越创新中心”为项目提供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项目建设过程中,先后已有10多位荷兰专家来此进行指导。

张志平所感受到的,还只是这座智慧农业大棚对传统农业耕种方式颠覆的一小部分。分布在大棚内的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等传感节点有近30个,棚外也有5个,可实时采集棚内外环境温度、湿度、光照、气压、pH值、二氧化碳浓度等信息。凯盛浩丰项目总监李建伟介绍,这些信息与人工采集的作物生长信息结合,经过系统处理,从而输出对通风系统、加热系统、喷雾系统、幕帘系统、灌溉系统等的调节。所有软硬件设施都围绕番茄植株的生长需求而设计,像是一台精密运转的仪器,为作物营造最合适的生长环境条件。

记者了解到,包括现在正在建设的加工区、育苗区,这座超级大棚占地约110亩,总投入达到1.7亿元,根据浩丰(青岛)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铁军的测算,其亩均年产量是传统大棚的3至4倍,效益则更高,年产值预计在8000万元,亩均产值可高达70万元,成本回收期大概在6-8年。未来三年,这样的超级大棚,凯盛浩丰计划在德州建设30个。

超级大棚项目也给周边村民带来了更多实惠,目前像张志平这样将土地流转,然后家门口就业的“农业工人”已有50多名,加工区建成后还会有更多。张志平说,她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自己用新技术种出的番茄成熟、上市了。

新闻推荐

打好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

临邑县城管执法局——

临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