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杨明和她的志愿者服务站

德州日报 2017-09-13 08:20 大字

[摘要]她4年来组织策划志愿活动300余次,参与帮扶近千人——

□本报记者刘臻

“亲爱的志愿者朋友们:本周日下午,团市委、市志愿者协会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9月8日,市政务服务大厅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副站长杨明在志愿者服务群里发送了一条活动通知。

跛脚、微笑、干练,这是大家对杨明的印象。 34岁左腿残疾的她已是市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的元老,作为志愿活动的策划人和执行者,她365天都在献爱心做好事。

每次志愿服务活动前,杨明总是写好策划、发动组织人员、对接服务单位和场地;志愿服务实施当天,她还要提前半小时到活动地点,拿着条幅、红马甲,等着志愿者们到来。“我与青年志愿者服务站是一起成长起来的亲密伙伴。”杨明说。2012年深秋,她和丈夫带着4岁的儿子,从临邑县到德城区打工。后来因为儿子年龄小,经常生病,她只好辞去零工在家照顾孩子,期间自发参加了一些爱心活动。 2013年3月,她听朋友说团市委要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站,正在招募志愿者,便赶去报名。服务站刚起步,人员、经费不足,一直没法组织活动,杨明天天守在服务站。一次,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有急事回齐河老家,杨明主动帮他替了一天班,从此服务站便有了她的岗位。杨明每天按时来义务服务,令团市委干事们很感动。

每次志愿活动,杨明总是自掏腰包给帮扶对象买生活用品。一次,志愿者去看望陵城区留守儿童小东,面对3间坍塌的土坯房和衣服单薄的小东,大家决定捐款给他家重修危房。杨明二话没说捐了500元善款,还给孩子买了两套新衣。“后来我们才知道,杨明家的条件其实相当不好。 ”骨干志愿者王立英说。杨明来当志愿者,没时间打工,一家三口就靠丈夫焦武中每月4000元工资为生。“她身有残疾,本应是我们的帮扶对象,如今却奉献自己、帮助他人,让我们很敬佩。 ”王立英说。

2013年7月,团市委招募专职志愿者,杨明成功被录取,每月可以获得1200元的岗位补贴,但这些钱也很少拿回家。除了自费给受助对象买点东西,志愿活动经费一旦不足,杨明也会出资补贴。

从普通的志愿者,到志愿活动的策划人,杨明经历了很多艰辛。不会写策划方案,她便找团市委的干事请教;为了能尽快和受助单位熟悉,她经常利用周末跑单位。最终,策划、组织、实施活动,她都成了一把好手。与此同时,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也茁壮成长,从最初的16名志愿者,到1800名志愿者;从管理松散,到志愿服务常态化、项目化、制度化,再到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库,这其中都包含了杨明的辛勤付出。

从2013年至今,杨明组织策划的志愿活动多达300余次,参与帮扶群众近千人。在她的影响下,丈夫、儿子和不少朋友,都成为了志愿者。她常说,小时候家贫上不起学,是亲戚朋友救济她读完了高中,如今通过回报社会,她感到很快乐。今后,希望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引导更多市民加入志愿服务行列,让他们成为文明使者和爱心传播者。

全市青年志愿活动蓬勃开展

◆目前,德州市有志愿者近13万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000余次

◆开展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培育30个优秀项目,组建德州志愿服务项目库

制图/李莉

新闻推荐

临南镇清店村设立“大学生奖金”

临邑讯(高程明马鑫鑫)“王春满考上中国矿业大学,奖励500元;张文静考上济南大学,奖励500元……”8月30日,在临南镇清店村村委会,7名准大学生依次从村党支部书记仉立录手中接过了“大学生奖金”。为了激...

临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